日本內閣府發表今年第三季的國內生產毛額速報,為百分之一點六的負成長,這是繼第二季的負百分之七點一之後,連續兩季的負成長。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選擇,原定要在明年十月漲足消費稅百分之十將延期,並且提前解散國會,讓政局重新洗牌。
安倍經濟學確實達成了一定的成果。他努力擺脫通貨緊縮,拔擢日本中央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大力推動貨幣寬鬆,在上任短短不到兩年間,日本股市從八千點上漲到了一萬七千點。
匯率從一美元兌九十日圓價位,也節節下滑到一百一十六日圓左右,股票投資者以及所有出口產業,包括汽車、電機與航運業,老闆都笑逐顏開,浸潤在安倍經濟學庇蔭裡。
日圓貶值的利益,卻讓因為福島核電廠事故、日本全國核電廠停止運轉,必須大量進口石化能源給抵銷。貶值帶來的物價飛漲,也讓一般家庭負擔增加,企業又不願意將獲利轉嫁到員工的薪水袋,安倍經濟學三支箭(金融緩和、寬鬆財政與成長戰略),被批評為窮途末路。
數位化時代使用3C產品者特有的專權,就像玩電玩或電腦當機一樣,只要按下「reset」重新開機鍵,又可以重新來過。
安倍孤注一擲,把他兩年前在眾議院大勝的議席解散,所持的大義名分則是,消費稅調漲延一年半到二○一七年四月才實施,他問全國選民:安倍經濟學要繼續推動,你同不同意?
日本有兩個政權因為消費稅問題而跨台,一個是竹下登政權,第二個是橋本龍太郎政權。安倍政權在今年四月把百分之五消費稅調高到百分之八,也遭遇到兩個政權類似的魔咒,連續兩季的負成長,讓安倍緊急見風轉舵,決定要推遲實施漲至百分之十。
這是個弔詭的選舉策略,但是不得不佩服安倍的決斷。他冒著丟掉政權的危險,提前解散國會,趁著自己的支持率還維持著百分之四十五,改選後還有可能繼續執政。
議會內閣制的日本,就有這樣解散國會訴諸民意的機制,不像美國或台灣,明明總統已經失去民意基礎,卻還容許跛鴨兩年,徒讓政府空轉。同樣是民主制度,竟然有這麼大的差異。
陳世昌(台北市/駐日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