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十七日表示,跨國領養的寶寶或許長大後並不記得他們在襁褓時期聽到的語言,但這些語言仍會在腦中留下印記。這份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是第一份利用大腦影像掃描來檢視大腦如何處理流失語言,甚至距離最後一次聽到已有多年。
研究對象是四十八名年齡介於九歲至十七歲的女孩,有些人在法國出生和成長,家裡只說法語;有些則是在中國大陸出生後被法國家庭領養,只會說法語;有些則同時會說流利的法語和中文。研究人員讓這三組族群聽中文時,大腦同時接受磁振造影(MRI)檢查。
當聽到像是「媽媽」等中文時,不會說中文的受試者認為這僅是一般聲音。但是會說中文和法語的女孩、及從中國大陸被領養、但早已忘了中文的受試者,大腦左半球和右半球都有活動,只會說法語的女孩只有大腦右半球有活動。
左顳葉腦是處理雙語活動的中心。這些孩子被領養時平均年齡是十二點八個月,因此即使當時沒有語言能力,但大腦仍在平均十二年後持續處理這些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