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收割後,留下的稻梗可以再回收利用,早期農家是將稻梗墊在農作物底下,具防潮作用。鄉下老人家所說的「草垺」,就是把稻梗集結在一起,再一層層地疊起來像蓋一棟房子,這稻梗堆疊起來的一棟棟「草房子」,就成了農作物的儲藏室。圖/陳玉姑
文與圖/陳玉姑
稻米收割後,留下的稻梗可以再回收利用,早期農家是將稻梗墊在農作物底下,具防潮作用。鄉下老人家所說的「草垺」,就是把稻梗集結在一起,再一層層地疊起來像蓋一棟房子,這稻梗堆疊起來的一棟棟「草房子」,就成了農作物的儲藏室。不過,草垺經過長期的日曬雨淋後,不但保存不易,而且也容易孳生病蟲害,因此,漸漸地消失不見。
宜蘭三星憲明國小,為了保存這項農村文化遺產,便加以改良,用不易毀損且較易長久保存的石頭來重建草垺。於是,動員全校師生一起創造這小村莊的特殊景色──石頭草垺,並加上彩繪。
彩繪石垺在豔陽的灑曬下,更顯得鮮采奪目,厚拙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