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場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朴槿惠,昨天在人民大會堂會面,共同宣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性談判結束,雙方對協定實質內容達成一致。圖/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在北京會見南韓總統朴槿惠,兩人共同宣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性談判結束,雙方對協定實質內容達成一致。中韓FTA即將簽署,我八大產業、三百八十六億美元將受衝擊,GDP將下降百分之零點五,總出口與總產值各減少三十七點五億美元、八十九億美元。
習朴會後,大陸商務部長高虎城和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尹相直,分別代表雙方政府簽署會議紀要。會議紀要指出,中韓FTA談判已實質性結束,文本仍須進一步商談,雙方談判團隊將在年底前完成餘留技術問題的談判。
中韓談判結果,在開放水準方面,雙方貨品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百分之九十、貿易額百分之八十五」,即雙方百分之九十往來貿易商品將減免關稅;協定範圍涵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十七個領域,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
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後,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展開服務貿易談判,並基於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展開投資談判。
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中韓FTA簽署後預計還需各自完成國內程序,約三至六個月的時間,預計最快明年上半年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為我國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逾九百七十二億美元,占我國總貿易額約百分之二十二,而台韓出口貨品有百分之七十七重疊,一旦中韓FTA生效,韓國輸陸商品將因關稅調降而大幅提升競爭力,而兩岸貨貿談判還在進行,也預告台灣商品銷往大陸關稅障礙即將樹起,我國部分輸銷中國大陸產品將受嚴重衝擊。
經濟部先前評估,台灣工業產品約百分之二十四點七、三百八十六億美元,恐因中韓FTA生效受衝擊,包括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偏光板、石化、紡織、玻璃等八大產業將暴露在「轉單風險」中,其中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點四、約三十二億至八十五億美元的訂單市場可能被韓國搶走,將永久消失;預估面板、石化產業一年遭轉單金額皆超過十億美元。
經濟部分析,如果中韓簽署FTA,韓國與已簽署FTA國家的貿易額占其貿易總額比重將大幅提升,而我國即使加上ECFA早收清單項目,貿易覆蓋率目前僅為百分之九點六九,屆時恐使台灣出口更處於不利地位,不僅全球貿易已處於弱勢,更輸掉最重要的大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