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日前大陸西安文物保護人員在實驗室內發現隋朝皇后的「鳳冠」內,竟然存在著四枚髮釵,為「復原」隋朝皇后的「鳳冠」奠定基礎,使研究隋唐時期婦女的頭飾文化和絲路文化交流史,有了鮮活資料。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總工程師楊軍昌表示,墓葬出土的冠飾十分罕見,一千四百年後,這件「鳳冠」保存狀況很差。從殘留痕跡綜合判斷,「鳳冠」原來放置在一個漆盒中,冠飾整體呈不規則球形。暴露在外的花柄、花托和花蕊,均用不同的材料打造而成。
專家表示,冠飾以X光探測後,意外發現了四根髮釵,以及一些棱齒邊的帶狀物(或與佩戴有關),對其結構有了初步認識。在這些新發現基礎上,保護人員將3D模擬復原。
細察「鳳冠」,銅質花柄已遭嚴重腐蝕,或殘斷或變形;鎏金銅片花托也完全腐蝕,或破碎或移位;玻璃質的花蕊,則嚴重風化、表面粉化,且多已脫離原位。
楊軍昌說,為使這極為珍貴的出土文物得到科學保護,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合作,對蕭后冠飾展開「實驗室考古」,並會進行系統的保護研究,以「復原」隋朝皇后的「鳳冠」。
據了解,隋煬帝皇后的墓葬經考古發掘,發現位於隋朝大運河的南端—江蘇省揚州附近,發掘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已「木乃伊化」的隋朝皇后蕭後的「鳳冠」;今年七月皇后冠飾從揚州運往西安修復,引發了多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