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以公共藝術「小黑」等二十一件作品,奪得第四屆公共藝術獎最高榮譽「卓越獎」。圖/文化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在台南科學園區的南關里遺址出土距今四千八百年前的犬類骨骸,有「台灣第一犬」美銜。藝術家劉育明、郭瑞祥據此在南科形塑穿越時空而來的「小黑」,昨天贏得公共藝術獎最高榮譽「卓越獎」。
由文化部主辦、兩年一度的公共藝術獎,昨天公布第四屆得獎者同時頒獎。南科第一期第二階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含方惠光以碳鋼形塑緬懷西拉雅族古老歲月的「傾聽草原的聲音」、莊普以巨大石塊象徵歷史文化的「巨人」以及「小黑」等二十一件公共藝術,從一百三十個參賽案中脫穎而出勇奪大獎。
南科管理局長陳俊偉在領獎時說,文化部頒獎給南科代表文化部肯定科技部「把科學變得很文化」;他肯定文化部評審過程很科學。
今年有二十個公共藝術設置案入圍,金門縣明遺老街以「繡墩老街話金門」獲環境融合獎。南港車站的「守護天使機械獸」、捷運蘆洲站「舞之羽」、台電屏東區營業處「綠泡兒」、台灣戲曲學院「截江奪斗」等獲得「創意表現獎」。台中圖書館「讀書‧無限‧大未來」等與屏東縣政府的藝術國道「圓緣串緣」獲「民眾參與獎」。
首度新增的「民間自辦公共藝術設置獎」由北儒精密公司以「生命之樹」勝出。備受觀眾矚目的網路人氣獎,今年分別由台中圖書館的「讀樂‧無限‧大未來」、「觸」與台電屏東區營業處的「綠泡兒」共同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