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學習原住民族樂器的人愈來愈少,教育部今年首度招募二十一位大專生,經過七個月培訓,將於七日到桃園縣拉拉山部落巴陵教會舉辦音樂會,展現學習成果。
原民音樂需新血,教育部鎖定大專青年,打出「讓部落的孩子將音樂帶回部落」,今年招募大專校院種子學員,由三位專家擔任導師,了解各種原民樂器的演奏方式,及背後的文化與歷史。
電影《賽德克.巴萊》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口簧琴,是這群大專種子學員主要演奏樂器之一,另有獵首笛、四音木琴等。演出樂曲包括〈相見歡〉、〈飛翔的鷹〉、〈慶賀歌〉、〈流水及少年少女〉等。
經過七個月培訓,這批青年學生一日在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原音重現—來自部落的呼喚」音樂會,獲好評。七日更要回到部落,在拉拉山部落巴陵教會,讓家鄉父老見證傳承。
教育部同時研發課程、教材、曲目,二十一位大專生未來將成為推廣原住民族音樂的種子,擴散至社會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