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執行董事長舒密特昨天從東京與台北「Google行動視界(The Mobile First World)」亞太區媒體活動,進行視訊會議並接受訪問。
圖/徐兆玄
由澳洲國立大學應用光學研究室負責人Woei Ming(Steve) Lee博士所開發出來的手機水滴顯微鏡,可以讓一般手機的相機鏡頭拍攝有如顯微鏡般的微小物體。
【本報台北訊】谷歌(Google)執行董事長舒密特(Eric E. Schmidt)表示,亞洲在中產階級興起下,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與日遽增,將會是全球連網人口成長最快的市場。這驅動產業從過去的網路優先(web first)轉換成行動優先(mobile first),未來更將是行動唯一(mobile only)的世界。因此,他看好下一代軟體龍頭將在亞洲崛起。
谷歌昨天邀請十五個國家,約兩百位媒體來台參加「谷歌行動視界(The Mobile First World)」亞太區媒體活動。谷歌自二○一一年起舉辦該活動,以扭轉過去谷歌活動多舉辦在美國的狀況,並讓民眾更了解科技趨勢以及谷歌最新的產品及研發進度。今年邀請多位行動開發者、廣告主分享亞洲在行動第一風潮下,延伸出的裝置、應用、內容到行動購物商機。
前往日本宣傳新書的舒密特昨天以視訊的方式接受媒體訪問,舒密特指出,亞洲多國民眾第一個聯網裝置就是手機,亞洲將是全球連網人口成長最快的市場。看好亞洲市場的崛起,谷歌也乘勝推出百元美金手機Android One,降低購買裝置的門檻。
而亞洲行動網路環境也是最佳實驗室,讓我們測試開放平台能帶來哪些優勢。過去存活的平台不多,但很多業者都採用安卓系統,對谷歌來說是一大勝利。
他認為,早在十五年前,亞洲就有全球最棒的行動網路,像在二○一一年,日本就擁有全世界最大的3G網路,南韓、台灣也隨後推出3G網路,顯示亞洲在行動裝置發展上位處領先位置。現在已從PC時代的網路優先轉換成行動優先,在亞洲許多國家更因手機是唯一連網裝置,且在台灣、日韓等國發揮創意下,演變成行動唯一的世界,這也驅動全球朝向行動第一。
舒密特強調,手機是全球化裝置,不單獨因一個市場存在,必須要全球共通,因此要有好的平台,以開發出很多應用,讓行動裝置不只是行動裝置,而是功能強大的超級電腦。像LINE在共通平台下,讓使用者得以相互溝通,帶給消費者更多福利。而亞洲有硬體及人口優勢,下一代的軟體公司將可能從亞洲出現,成為全球第一的公司。
他說,產業轉換到行動第一的速度比想像得快,同時伴隨物聯網、穿戴裝置的發展,未來全身的裝置將會彼此溝通,成千上萬的電腦可做時程安排,發展出個人數位系統,像是幾點吃晚餐、幾點買東西,都可交由物聯網的個人助理來完成。除提升生產力,其他像是教育、娛樂、醫療的服務,都將是未來行動裝置應用中值得期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