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醒之間 上

文與圖/鄧榮坤 |2014.10.28
1663觀看次
字級
油桐花季的四月,走過小鎮的風華,在斷橋的四周漫步,希望能找到一些遺失或失落的線索已十分困難。 圖/鄧榮坤

文與圖/鄧榮坤

油桐花季的四月,走過小鎮的風華,在斷橋的四周漫步,希望能找到一些遺失或失落的線索已十分困難。

從夢境中驚醒的鳥兒拍打翅膀,飛向灰撲撲的天空。

大安溪北岸關刀山激烈搖晃。還在夢裡熟睡的人也被激烈搖晃震醒,揉了揉惺忪眼,驚慌地從床上爬起來,來不及披上衣服而立即奪門而出,臉上顯露綿密的驚悸。

清晨,霧濃,天色還未完全亮。三義的天空灰濛濛的,而附近的橋梁、電桿、建築物、高聳的檳榔樹……繼續搖晃。拍翅飛起的鳥兒繼續飛行,太陽還未露臉的大地傳出呻吟與泣聲。地震,從關刀山向島嶼的四方蔓延,台灣島如懸掛於風中的搖籃般晃動……龍騰村磚造橋梁也猛烈搖晃。早起而停歇於橋墩的班鳩在猛烈的搖晃中,驚醒,斜著身子飛向附近的叢林。沒幾秒鐘,勝興車站附近的魚藤坪橋塌了,磚掉落下來,扭曲與鬆脫的鐵軌也如箭矢般落下。

附近的村民驚醒了。

——還好,沒有火車經過。

村民們議論紛紛,眼神裡仍然流露出難以掩飾的驚慌。

驚慌,沒有舒緩。

土造與磚造建築物在地震中坍塌了,許多人因這場地震而過世。關刀山地震的恐懼陰影,讓許多人揮不去,關刀山也因此而成為島嶼的傷痛地標。

關刀山,始終是鮮麗偉傲的自然地標。

如果你站在盆地仰望,你很容易發現一把關刀橫臥的威儀。然而,這把刀未免太鋒利了!關刀山以慘烈的斑斑滑坡,深沉鑲刻大地的震痕,讓仍然活下來的人在時空交錯的記憶裡,永遠忘不了那陣陣天搖地動的悲情。

多年以後,從地震中呱呱落地的小孩已經長大了,髮蒼蒼,雙鬢泛白。對於當年地震似乎沒有太多印象。當年大地震的慘狀,如今也沒有留下太多痕跡。只有路過龍騰村時,你還可以看見當年震垮的魚藤坪斷橋遺跡。

佇立於斷橋前,已經無法感受到昔日那陣山搖地動的震撼了,千山鳥飛絕的驚慌與橋梁磚塊墜落的驚險,也很難自文獻的紀錄與殘存的斷橋中揣摩。

油桐花季的四月,走過小鎮的風華,在斷橋的四周漫步,希望能找到一些遺失或失落的線索已十分困難。當年傷亡情景在斷橋間滋長的青苔與錯綜複雜的榕樹根裡,已經無法看到了。青苔已習慣於靜謐的歲月,而古老的榕樹似乎也已安逸於這裡的風風雨雨。遠遠望去,任誰也無法想像這裡曾經激烈搖晃過,搖醒了許多人的噩夢,也搖碎了三義的寧靜與樸實。

仰首,斷橋無語。

地震後,當年台灣總督府的官員也沒有閒著,勘查後,在舊橋下游八十公尺的地方,另外興建了新的魚藤坪橋,於是,舊橋也緩步走入歷史,但優美的紅磚斷橋歷經數十年風霜,已逐漸成為舊山線代表性地標,不論是從斷橋半殘拱口望向新橋,或依傍著斷橋的滿山油桐花,也忠實記錄著歲月的傷痕!

緩步於斷橋旁之魚藤坪鐵橋,以相機記錄著附近山林的春天,而這裡曾經是舊山線火車行經之路線。如今,也因為鐵路的改道而被廢棄於一旁。但沒有列車經過的鐵軌仍然往前方延伸而去,遊客踏上了鐵軌眺望斷橋時,時光似乎也靜止了。四周沒有飛鳥,也沒有喧囂的車潮,只有炙熱的陽光!

繁華似乎也歇止了?對三義而言,無疑是相當錯愕的刺激與挑戰。雖然還擁有木雕之城與桐花故鄉美譽,但對當地人存摺上數字的堆砌似乎沒有太多助益。為了生活,年輕人陸續遠離三義而在四方流浪!

留不住人的三義,繁華似乎也很難留住!

當遊客走出了日據時代就啟用的三義車站,往事如熱風撲面而來,令人無法沉澱浮煩的心緒。踏過一度被稱為三叉河停車場、三叉驛,而後又改為三義站的陳舊月台時,有多少人願意花點時間去了解在這裡堆垛的民情風俗?有多少人知道,多年以前,位於蓊鬱山林間的三義曾是新舊山線改道切換的起點?

——知道的人真的不多,即使知道了又能換飯吃嗎?

一位老人笑了笑回答,我的心不自覺揪緊了一下。

當時燃燒煤炭的蒸汽火車速度不是很快,而且爬坡的力道也弱。所以,為了能順利越過勝興車站最高點前的大坡道,列車駛出三義站後,就以盤山展線的方式繞個大彎,以長度換取坡度的減緩,當時可以看到南下火車駛出三義後,會先經過附近的茶園轉個大彎才爬坡進入綿延的山區。

老人把夾在指間的菸塞進嘴裡,吸了幾口,吐出了煙圈後,望著遠方。

遠方,是炙熱的陽光,沒有鳥群飛過。

火車爬坡時竄出的煙霧在風中飄揚,環繞整個山區,遠遠望去,有時候似變化萬千地的巨龍在山林飛舞……如今,這些景觀已不見了,但卻那麼深刻烙印在民眾腦海裡,想忘也忘不了。

穿越了人潮與車潮,我們來到了勝興車站。

被九座山環繞的車站,曾經被稱為十六份信號場、十六份驛。據說昔日的勝興山區盛產樟木,曾經興建了十六座蒸餾樟腦的寮灶,所以,當地人就把這塊人煙罕至的地方呼喚為十六份。

在勝興站逗留時,荒廢後的鐵軌旁的碎石地已長出了青草,許多人在數位相機觀景窗前留下了「到此一遊」的記憶後,就趕著到車站前的小吃店吃喝起來,很少人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在整棟建築物以木頭為建材的車站。

回首時,不經意發現被廢棄的鐵軌至今仍然那麼無助地往前延伸,似乎想表白什麼。鐵軌旁長滿了青草,而曾經鋪灑在鐵軌間的細碎石塊也被青草掩埋,一如陳年記憶被曾經在這裡走過的風雨掩埋了。

如果你花點心思觀察,你會發現在沒有使用釘子的情況下,當時的人竟然也能在如詩如畫的山區蓋出一座如此典雅的驛站。誰的智慧結晶?誰的傑作?

——知道的人真的不多,即使知道了又能換飯吃嗎?

想起了老人的話,我啞然失笑!

走過三義鄉,想問的東西太多了,想說的話也不少。關刀山地震後的傷痛才逐漸自心頭淡去,九二一地震的搖晃也讓已相當脆弱的斷橋飽受另一種崩裂的折磨;半殘的拱口斷了,二次被震斷的橋墩能喚起多少人的覺醒?我也無法知悉。

如今的斷橋仍然古樸之外,也經歷二次地震的搖晃,經過繁瑣的審查,已列為古蹟。古蹟,多麼輝煌的藉口,讓許多人因為它而感到驕傲,在稀稀少少的經費補助下,有了零零星星關懷的眸光投入,也有疏疏落落的掌聲響起。然而,對於經年廝守這片土地的人而言,助益似乎也太單薄了。(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