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立中央大學今表示,將把鹿林巡天計畫發現的第171381號小行星命名為「台北」。「台北」小行星繞太陽公轉1圈需5.16年,預測明年3月,民眾使用最高倍數的望遠鏡,就可觀測到「台北」小行星。
編號第171381的小行星是由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與當時就讀大陸廣東中山大學的葉泉志,在2006年7月22日利用鹿林天文台40公分望遠鏡進行的鹿林巡天計畫發現,經過12.55年,共約120筆觀測記錄,進行軌道確認後,今年9月9日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審核通過,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公告,以「台北」命名。
「台北」小行星是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自2006年開始,新發現的800多顆小行星中,第27個通過正式命名,也是繼嘉義、南投、中壢、桃園、苗栗、高雄、台南、台中與澎湖之後,第10個以台灣地區縣市為名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