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廢藝齋佚著 全球大蒐尋

 |2014.10.16
1479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二○一五年是曹雪芹誕生三百周年。大陸北京曹雪芹學會將與海外機構聯合尋找曹雪芹佚著——《廢藝齋集稿》。這部書記載八項工藝流程,共八冊,現存一冊為《南鷂北考工記》。此書於一九四三年在北京面世後,被日本商人金田氏買去、寄回日本,從此杳無音信。

《廢藝齋集稿》是記載中國工藝技術的作品,只在圈內人中流傳。曹雪芹在書中打破了中國文人對「百工之人,君子不齒」的陳舊觀念,詳細記載金石、風箏、編織、印染、烹調、園林設計等八項工藝。

曹雪芹的《廢藝齋集稿》在北京短暫面世後,被當時購買了這部書稿的金田氏寄回日本,從此書稿、金田本人均無消息。

部分文字存世

一九四三年,北平國立藝專的日籍教授高見嘉十因對中國風箏感興趣,想編著一部風箏譜。出於研究、學習的需要,從金田氏手中將《廢藝齋集稿》借過來,挽請趙雨山、關廣志、金仲年、楊歗谷、金福忠等當時著名文物家、美術家 、工藝家及藝專學生孔祥澤等鑑定和抄摹,共抄摹二十六天,才將《廢藝齋集稿》的部分內容保留下來。

孔祥澤回憶說,這套手稿書有錦套,上面寫著《廢藝齋集稿》,共八冊。其中的一篇自序文,落款「時丁丑清明前三日,芹圃曹沾」。因當時他們研究風箏,對作者並沒有太注意。他們抄錄《南鷂北鳶考工志》後,過一個月,金田氏收回書。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金田氏就沒了消息。高見嘉十並沒有完成風箏譜也回國。曹雪芹的《廢藝齋集稿》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真偽爭議不休

就在人們逐漸忘卻這部著作之際,一九七一年,在香山腳下臥佛寺前,東南的正白旗村三十九號老屋發現題壁詩時,轟動社會,又成了紅學家的熱門話題。

孔祥澤把手抄《南鷂北鳶考工志》拿出來供紅學家吳恩裕、胡德平研究,並口述《廢藝齋集稿》一些內容。吳恩裕還寫有《曹雪芹佚著和傳記材料的發現》。吳恩裕、胡德平及著名的紅學家北京曹雪芹紀念館館長李明新和研究員李強等,都認為這是珍貴資料。

吳恩裕於一九七三年發表研究文章,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首次知道,曹雪芹還有一部旨在「以藝活人」的技術著作。不過《廢藝齋集稿》僅有部分抄錄文字存世,並無其他物證,學者對其真偽爭議不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