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 法小說家戴桂冠

 |2014.10.10
1069觀看次
字級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圖/美聯社)贏得二○一四諾貝爾文學獎,上圖是他的作品。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贏得二○一四諾貝爾文學獎,上圖是他的作品(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一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昨天揭曉,由曾拿下法國最高文學榮譽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的法國歷史小說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戴上桂冠;他是第十五位獲得這個獎項的法國人。瑞典學院把這項殊榮頒給莫迪亞諾,是他「以記憶的藝術喚起人類最幽微的命運,揭開二戰時期法國遭德軍占領的世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連六年入圍,年年被看好,今年仍陪榜。

被喻為「新寓言派」作家的莫迪亞諾,作品多數聚焦在二戰期間的巴黎,描寫那個混亂時代,壓在小人物命運上的悲劇重量。

現年六十九歲的莫迪亞諾,一九四五年七月出生於巴黎西郊。他的父親是義大利猶太人後裔,巴黎被占領期間與從事演員職業的母親相遇。他有個哥哥呂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十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莫迪亞諾的文學之路是在法國小說家格諾(Raymond Queneau)關照下展開,至今共有三十多本小說著作。代表作品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他和路易‧馬爾合作的電影劇本《拉孔布·呂西安》(一九七五)搬上銀幕後甚至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從而為他在當代法國文壇奠定了一流作家地位。

在莫迪亞諾的小說中,猶太、納粹占領與身分的失去是反復出現的主題,一九六八年出版的《星形廣場》(La Place de l'Etoile)是透過一名猶太裔法國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領年代法國社會底層的生活和猶太人的困境,後來在德國被推崇為後大屠殺時期的巨著。

諾貝爾今天宣布和平獎得主,經濟學獎定十三日公布。

莫迪亞諾小檔案

1945年7月30日出生,父親是義大利籍猶太人後裔,母親則是比利時表演藝術家庫佩恩

1968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星形廣場》

1970年與哉荷福斯結婚,育有2女

1972年獲得法蘭西學術院小說大獎

1978年以小說《暗店街》獲龔古爾文學獎。

2010年獲得法蘭西學會終身成就獎:德爾杜卡世界獎

201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