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晴雨或颱風天,年逾七旬、行醫濟世逾四十年的醫師楊義江(見圖/資料照片),每周總是使命必達,提著一卡醫藥箱,奔波新北市各偏鄉,為當地弱勢老人與婦孺的健康把關,十多年樂此不疲。他說,「年齡只是證件上的數字,健康與行善,才是快樂人生的關鍵字。」
【本報新北訊】不論晴雨或颱風天,年逾七旬、行醫濟世逾四十年的醫師楊義江(見圖/資料照片),每周總是使命必達,提著一卡醫藥箱,奔波新北市各偏鄉,為當地弱勢老人與婦孺的健康把關,十多年樂此不疲。他說,「年齡只是證件上的數字,健康與行善,才是快樂人生的關鍵字。」
對比多數醫師把赴偏鄉門診視為畏途,且須犧牲自己的開業時間與收入,楊義江卻樂此不疲,常常一身輕裝,拉下自家診所鐵門,每周從新莊奔赴林口等偏鄉,與當地阿公、阿嬤和小朋友相見歡。
視病猶親,嘴角洋溢和藹笑容,也是病患口中楊爺爺的外科醫師楊義江,早在民國九十二年起,即參與當時的台北縣政府推行的假日巡迴醫療,還號召醫師好友共同投入,每周假日巡迴石碇等地看診。除原本的淡水、林口、平溪、八里、石門、坪林、雙溪等二十一個巡迴醫療門診據點外,今年九月起還新增貢寮區龍門里,為民服務。
七十三歲的楊義江是新北市醫師公會監事,也是崇仁外科診所院長,常以幽默口吻說,「我的名字就叫做義江,台語發音就是義工,我一出生就註定要做義工!沒辦法,但很開心!」他強調,不同於年輕一輩醫師,偏鄉病患多屬老年人,年長醫師對年長病患問診時,雙方沒隔閡,溝通無礙,更易發現患者病況,準確地對症下藥。
「父親、自己、兒子,三代接棒偏鄉醫療,這是傳承!」楊義江說,從小就跟著牙醫父親到偏鄉服務,親睹醫療對於偏鄉居民的迫切與重要性,激發他投入偏鄉醫療服務,迄今逾十年。現在不僅持續號召其他醫師好友組團到偏鄉服務,也是醫師的大兒子也被他感動,到偏鄉門診。他希望有更多有志醫師投入偏鄉醫療,以人道關懷行善人間,造福弱勢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