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東權
「風射破窗燈易滅,月穿疏屋夢難成」、「泉聲入夜方堪聽,山色逢秋始好登」、「舉世盡從愁裡老,誰人肯向死前閒」、「悶向酒杯吞日月,閒將詩句問乾坤」、「遍看原上累累塚,曾是城中汲汲人」。這幾句詩,寫生活、詠情景、說修養、吟人生,詞美意純、對仗工整,乃出自唐末詩人杜荀鶴之手。
杜荀鶴(西元八四六——九○四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今之安徽人,唐昭宗大順二年(八九一年)中進士,已年四十五。但他以詩著名,敘述當代民間疾苦,句句動人,為唐末詩人中之翹楚,留有詩作三百二十五首。
他的佳作名句甚多,尤其是吟詠戰亂中的黎民之苦狀:「經亂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傷魂?因供寨木無桑柘,為點鄉兵絕子孫」、「夫因兵亂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又是傷魂、又是苛捐,這是何等悽涼的景況!
在他三百多篇詩作中,多以「白髮」與「貧窮」為主題,以「苦吟」為動力的軸心。
這個「吟」字,也就是聲調抑揚頓挫當面唱誦的意思,如吟詠、吟誦、吟味、吟諷、吟唱、吟語、吟遊等等;也有形容感嘆、嘆息的聲音,如吟嘯、呻吟、哀吟;在古代,還作為詩歌之名,如〈秦婦吟〉、〈梁父吟〉等。而杜荀鶴在詩中,處處苦吟,句句長吟。
他的「吟」詩中用得最多的是「苦吟」,例如「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燭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自憐空老去,誰信苦吟來」、「苦吟方見景,多恨不同君」、「苦吟吟不足,爭忍話離群」、「苦吟無暇日,華髮有多時。」其中最令人感慨的兩句是:「苦吟風月唯添病,遍識公卿未免貧。」這就是杜荀鶴內心感嘆的真實寫照。
「吟」字在杜詩中,有如天空的星星,舉目可見,譬如「無限前朝事,醒吟易覺勞」、「在我成何事,逢君便勸吟」、「此際無人會,微吟復斂眉」、「無人開口不言利,只我白頭空愛吟」、「寧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重陽酒熟茱萸紫,卻向江頭倚棹吟」、「尋花洞裡連春醉,望海樓中徹夜吟」……
杜大詩人簡直是無處不吟、無時不吟!更有趣的是,他什麼都可以吟:「吟髮不長黑,世友無久情」、「亂時為客無人識,廢寺吟詩有鬼驚」、「天下未寧吾道喪,更誰將酒酹吟魂」、「江月漸明汀露濕,靜驅吟魄入玄微」、「雨籠蛩壁吟燈影,風觸蟬枝噪浪聲……」
他的吟聲不斷,真是「乍可百年無稱意,難教一日不吟詩。」這個吟魄吟魂吟到老的詩人,一輩子「多慚到處有詩名,轉覺吟詩癖性成。」
他一直牽掛自己的髮白鬢霜,詩中不時吟出白髮之憂:「時清不自立,髮白傍誰門」、「朋人登第盡,白髮出山來」、「能禁幾度別,即到白頭時」、「白髮隨梳落,吟懷說向誰」、「白髮多生矣,青山可住乎」、「應憐住山者,頭白未登科」、「自別家來生白髮,為侵星起謁朱門」、「髮白只應秋煉句,眼昏多為夜抄書」……
他的白頭詩句,超過任何詩家,這未嘗不是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