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春之美(油畫)
圖/黃逸稜
文/黃逸稜
台灣西南沿海是台灣從事漁業的地區,不管是捕魚或養殖,都是有關漁業的經濟活動。而位於此地的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因有河口、溼地、沙洲、潟湖、養殖魚塭等海濱特色,造就了豐富的沿海自然生態;加上人為開發少,食物補給充足,魚蝦、貝類適合生存,也成為鳥類重要的棲息地。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範圍內有許多溼地,包括位於雲林的湖口溼地、嘉義縣的鰲鼓溼地、好美里溼地,以及有「移動的國土」之稱的外傘頂洲,和位於台南的雙春濱海遊憩區及七股潟湖等等,皆有著西南沿海的自然生態特色。
其中,位於台南市北邊的雙春濱海遊憩區,是一處規畫完善的溼地生態公園。一進入園區就聽到陣陣海濤聲,卻不見大海,兩邊是長滿五梨跤與海茄苳的淺灘,原來海就在百公尺外,被防風林給隔住了,而淺灘則是海水滲到陸地所造成的。若仔細看,淺灘邊泥土上竟然有好多彈塗魚與招潮蟹在玩耍呢!
這裡的防風林主要由苦藍盤、老虎心、濱刀豆和木麻黃等構成。林區內鋪有木棧道,帶領遊客走入溼地。淺淺的水裡,還有小魚游來游去;水筆仔、欖李、五梨跤與海茄苳等四種原生紅樹林近在呎尺;運氣好時,還可看到水鳥躲在樹林間跳躍。
若往海邊走去,一片非常平坦的沙灘就在眼前,海天寬闊無比,與防風林內的溼地景象截然不同。可惜的是,這裡沒有救生員,也有警告的告示牌,不能戲水。不過,雙春濱海遊憩區是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目前規畫最好的溼地學習之地,也是學生戶外教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