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友聊天或打太極拳、運動,可以達到身心紓壓、預防憂鬱症功效。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醫師臨床觀察,職場上「人前歡笑、人後沈默」的開心果,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高危險群,國外研究發現,三成憂鬱症患者可經適度或激烈運動,改善憂鬱症狀,醫師鼓勵人們多藉助運動、放鬆身心。
林口長庚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在職場帶給人們歡笑的「開心果」,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高危險群,臨床上包括:人前歡笑、人後沉默;有抽菸、酗酒習慣等物質濫用狀況;家人有憂鬱症或精神病史;中高齡、男性或喪偶等遭遇重大變故;缺乏家庭支持系統等,都是高危特徵。
劉嘉逸強調,除了上述特徵,若出現情緒低落、睡眠障礙、食慾改變、對未來無望感等症狀,且連續維持兩周以上,醫師就會判斷已罹患憂鬱症。他指出,憂鬱症患者無法自行控制情緒低落、無法停止負向思考,甚至選擇用自我傷害或最激烈方式來解決痛苦,必須檢視平日自己憂鬱情緒,尋求專業協助或治療,才能避免悲劇發生。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發表研究顯示,每天進行適度或劇烈運動,功效等同於第二種抗憂鬱藥物,並且建議女性從事適度運動、男性則選擇較激烈運動,結果有近三的人憂鬱症狀完全得到改善,兩成的人有顯著改善。
為了讓民眾可從體驗競走,作為養成運動習慣入門,衛生局十月四日在內湖美麗華MIRA百樂園廣場舉辦台灣首度城市競走休閒活動,競走活動採線上預先報名,至九月底止。報名網址為:http://goo.gl/c5xx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