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
整個行銷的觀念,從「產品導向」到「市場導向」再發展到「社會導向」,如今隨著世界是平的大趨勢以及網際網路的發展,客觀環境和以前已有很大的不同。
近四十年,我投入自有品牌的經營,設立微笑品牌學堂推動「全員品牌管理」等等,就是希望推動台灣品牌經營的文化,這在台灣相對仍不是很普遍,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同時還要持續吸收新知,才能讓台灣所投入的資源更有效利用。
●政治大學智財所所長邱奕嘉╱商業行為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而不是僅有利益的交換。生活除了舒適感,還有幸福感、愉悅感,企業行銷的核心、企業的價值必須符合消費者的生活願望。
●印尼前總統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極度仰賴行銷,讓人們感到焦慮與欲望,這種感受力深埋在我們的創意、文化、歷史遺產與環境中。對印尼來說,這更是意義非凡,因為這裡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與歷史遺產。印尼也是非常重視價值的國家,精神價值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玉山金控.銀行創辦人黃永仁╱企業本身由許多自然人共同組成,產品與服務提供的對象為其他的法人或自然人,因此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人是最重要的資產。要做到「以人為本」的人性導向,首先要了解及尊重所有利害關係人,其次是關注利害關係人的想法與需求,最後才能夠持續為利害關係人創造更大的價值。先擁有滿意的員工,才能夠創造滿意的顧客,有滿意的顧客後才會有滿意的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