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活水 推動社企 落實社福的施政首要

推文/記者李碧華 |2014.09.20
1813觀看次
字級
張舒眉幫助女性圓夢,給予溫暖的支持力量。圖/沈松清

推文/記者李碧華 圖/沈松清

動社企,已經成為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施政七條中,落實社福政策的首要,經濟部等相關部會也即將推動「社會企業行動方案」,自今年起,三年投入超過一億六千萬元,完善社會企業發展環境、經營體質,以及網絡建置,以有效緩解如青年創業、弱勢關懷、生態環保等社會議題。

顯然,推動社企政策已明朗化,政府傾向於先行政,然後立法。

社會企業在台灣的確遍地開花,「非常木蘭」創辦人張舒眉幫助女性圓夢,給予溫暖的支持力量。她說,一開始公司以小型創投的概念,尋找可以協助的微型文創業者,給予急需第一桶金,之後,慢慢轉為社會企業的概念,將投資所得,再支持另一位有心的創業者,成為一個分享共容的平台,「我覺得它應該成為社群平台、創業平台,資訊共享,互相取暖的地方。」目前像是花蓮有機耕作的「美好花生」以及經紀插畫家的默默文創等都屬木蘭軍團。

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張舒眉也自創文創品牌LAMOFIREFLY以及網上通路LAMO.3,她邀請年輕設計師,以在地素材進行創作。說起LAMOFIREFLY取名的過程,張舒眉成為戀戀故鄉的人,她的家鄉位於斗六古坑,當地盛產熱帶水果,還有到處飛舞的螢火蟲。這樣的意象,成為品牌核心的設計元素,「品牌有我對地方的愛,穿上我的衣服就是我的螢火蟲。」

「未來要致力於使尤努斯社企成為未來社會企業立法的主流,並且推動台北市成為尤努斯社會型企業都市。」在執行長蔡慧玲看來,社會企業的七原則是,1.社會企業以解決貧窮或者教育、健康、使用科技、環境等問題,不追求利潤極大化。2.財務與經濟的永續性,3.投資者只能取回原始投資的金額:不拿取投資金額之外的紅利,4.當投資回收,公司盈餘仍用於社會目的之擴展及改善。5.有環境意識,6.工作人員得到應有工資及更好的工作條件與環境。7.要做的開心。

「台灣好夥伴」發起人林學賢則召募超過五十位的公益股東擔任義工,一本社會公益、永續樂活初衷,懷抱三生一體(生產、生態、生活)的思維經營事業體。他說,公益股東除了支持綠色消費外,也變成公司在連結產業鏈上的觸角,本著「集眾人之力,來成就眾人之事」,將好的點子以公益角度來擔任專案執行,並透過社會企業的理念,將盈餘所得持續來解決社會問題或支持公益活動,讓愛心及善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