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高雄長庚、台大與林口長庚三家醫學中心自去年九月聯合針對約六百名六至十六歲「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使其改服用利他能藥物,以與過去國內用之於這類患童的短效性藥物做比較,迄今顯示接受度高、療效好,預計今年三月結束這項研究後,即可正式取代。
主持這項藥物研究的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周文君說,國內六至十二歲ADHD的發生率約百分之十;青少年約百分之八;成人約百分之五,這項研究目的在於找出最適合國內ADHD患者的藥物,且每天祇須服用一次,甚至最後可以不必服用等。
周文君說,目前科學研究尚無法確立ADHD確定病因為何,但已確定腦部功能的器質性變化為患者注意力和活動量難以控制的原因。在基因研究上,ADHD被證實有較強的基因遺傳傾向。雖然社會心理因素不被認為是ADHD形成的根本原因,但包括未受到足夠而適當的情感互動對待、遭受壓力事件、家庭互動平衡被破壞、引發焦慮等事件,皆會加重ADHD症狀的表現。
她指出,過去治療這類疾病的藥物都屬於短效型,患者服用後雖然能夠改善其症狀,但因每天都須服用三至四次,小朋友很容易忘記吃藥,或者易因服藥次數多而被貼上標纖,更甚者引發親子衝突等,或多或少都影響到療效;國外早就使用長效性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