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履勘委員有一「拖拉庫」的質疑,高鐵仍執意以「試營運」上路,果然「實踐是檢驗真理最好的試劑」,票務的一連串亂象,使民眾的抱怨聲遠高過對速度的讚嘆聲,相關單位既知問題所在,為何還要且戰且走?
過站「倒退嚕」、宛若「拉霸」的售票機、排隊買票、重複畫位、系統當機等光怪陸離現象,原可避免,卻在高鐵公司「減少損失」考量下,成了繼「造價最高」後,另一令人驚嘆的話題。
雖說票務系統的混亂對危安影響不及「闖紅燈」、「脫軌」等機電系統故障來得嚴重,但強調舒適、便捷與服務品質的高鐵,竟發生「一日生活圈,買票買一天」的笑話,讓「把票賣好」成了民眾最卑微的期待,簡直是在侵蝕民眾搭乘的意願,難道不是嚴重的「信心危機」?
高鐵試營運就發生一連串的「噩夢」,但交通部除了「行禮如儀」的訓斥,高鐵公司除了「道歉」與「承諾展延半價期限」的補救措施外,對「售票系統捷運化」及「營運模式航空化」的錯誤邏輯,所導致的一連串凸槌,有無通盤檢討與改進方案?
或仍在「少賠為贏、盡速回收」思維下,讓民眾在造價「全球第一」的高鐵面前,不斷發出「全球第一」的抱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