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廢高中職留級制,有校長擔心,被「二一」的學生,若不重讀,選擇重補修學分,恐怕修不完,會乾脆擺爛。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吳清山昨天表示,未來重修學分,可採「自學輔導」,由教師指定教材,學生課餘自修,配合面授指導,考試通過,照樣能拿到學分。
此外,教育部也要求高中職未來要建立「評量預警制度」,每次段考結束,一發現成績太差的學生,要及時補救教學,或實施差異化教學,不要等到學年結束,過半學分不及格才補救,這樣就不會有重補修學分太多、以致修不完的情況。
教育部修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自新學年起,高一至高三學生,若每學年超過二分之一總學分不及格(俗稱二一),由以往規定一律重讀(即留級),改為可自由選擇重讀,或照樣升級,再重修被當掉的學分。
但台中一中等部分高中校長認為,目前高中課程排得很緊湊,學生少有空堂,被二一的學生既要應付新學年課程,又要重修上學年被當的學分,其實很難修得完,最後恐怕會擺爛,即使畢不了業,也能用同等學歷考大學,連帶降低大學生素質。
教育部表示,以往留級重讀,即使及格科目也要一併重修,廢掉留級制,是尊重學生教育選擇權與感受,但教部已訂定彈性重修配套,確保學歷品質。
吳清山說,未來高中生重修學分,除參加重修專班,也可「隨班附讀」,即和下一屆班級一起上課;若學生排不出重修時間,或被當的科目只是某一部分單元較差,學校可安排「自學輔導」,由教師指定教材,學生課餘時自行修讀,但老師仍要安排時間面授指導,不能放牛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