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六十年,父親生大病後,原本任職的客運公司開除了他,這對於好不容易被搶救回來的父親,是一記沉重的打擊。
之前家裡的積蓄幾乎都花在父親的醫藥費上,為了養育四個嗷嗷待哺的小孩,母親只能出去工作,避免斷炊的危機。
母親曾到旅館擔任過清潔工,每天得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才會回來。在寒冷的冬天裡,母親下班後,總會在一對老夫妻賣麻油麵線的小吃攤販,購買當時每碗二元的素麻油麵線,帶回來與我們四個小孩子一起吃。父親因為胃出血無法一起享用,只能聞香。
這碗素麻油麵線對於小孩子來說,像極了豐盛的山珍海味一樣,不僅如此,這碗素麻油麵線也象徵當時家裡雖然貧困,但透過母親的自食其力,讓我們家可以堅強的走下去。
素麻油麵線材料很簡單,只有手工麵線加手工麻油、小白菜或高麗菜,在寒冷的冬天裡備感溫暖。
素麻油麵線對我有深遠的影響,因為母親吃素,我北上求學回家時,母親會煮素麻油麵線與我一起享用,與我天南地北無話不談,讓我享有天倫之樂親情的溫暖。
每次與母親吃完素麻油麵線,因為味道還很香,我都會幫忙母親把碗洗好。素麻油麵線因做法簡單、營養好吃,到現在也是我宵夜的最佳良伴。
郭振鶴(台北市/東吳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