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照西方 英列入必修宗教課

 |2014.09.08
3617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海外道場經常舉辦禪修課程,讓西方人士體驗佛門修持。 圖/人間社記者陳昭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早在二十年前,英國各州郡教育部門就議決公布,指示轄區內中小學校以佛教為第二宗教必修科。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佛教能得到承認,並由政府立法,列為全英國中小學校之正修課,不但是在英國,就是西方國家,也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國家立法促成

國會立法,讓佛教成為英國各中小學校正修課,是當代英國的教育政策針對宗教教育所作的空前改革。

一九九四年,英國的教育部長、大英王國大主教與全英國科教書決策委員會主席三人,召集全英國各大宗教代表會議正式推廣與促成,宣布政府主辦之公費學校的所有學生由五歲至十六歲,在中學會考前,必需研讀五種宗教科目,除基督教為必修科,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等,由各地方教育部與學校磋商選讀,各私立學校亦不能例外。

全國一百零八個大小州郡以此為依據,制訂各自的宗教教學大綱,譬如肯特郡為全英國最大之州郡,亦擁有最多學校,地方教育部已議決公布,並指示其所管轄之所有學校,選擇佛教為第二宗教必修科。

主管肯特郡宗教教育的韓利普先生表示,佛教以緣起法、四聖諦為基石,符合當今科學,易為西方人所接受;倡導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又主張和平、非暴力,對提升社會道德、維護社會安定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特郡教育部宗教組的官員都非常樂意,並積極促成佛教在每所學校成為正修科。

佛法列入課程

靜坐為佛教的修持法門之一,一九七○年代美國研究人員開始用靜坐消除壓力,效果不錯。

英國教育部主管中、小學的次長羅斯認為,靜坐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所以在公立中、小學全面推廣。

英國公立中小學也開始教導學生打坐、調息,以幫助學生面對壓力。一所私立學校的校長非常推崇靜坐,校園每天會有一段「靜坐時間」,實施以來,學生的焦慮減少了,注意力也相對增加。

英國政府將佛法列人中小學學校課程。他們何以會有這種智慧與認識?究其原因,受英國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的影響甚大。湯恩比博士於一九七○年代在歐洲一個國際會議上,宣稱能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問題的,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他的言論間接影響前教皇鼓勵天主教神父訪問佛教,並與佛教進行對話。

英國政府也認識到,當今世界的兩大危機:生態危機與社會危機,日益威脅著人類生存,要化解劫難,只有從青少年做起,通過宗教教育,改善人的道德素質。佛教的教育是智慧、慈悲、愛的教育,教導大家捨棄自私自利,無條件犧牲奉獻,幫助社會和一切苦難人民。

英國官方對推行宗教教育不遺餘力,曾辦過為期二周的佛教文物展覽,由國家出錢,讓英國學童及民眾參觀。

英國中學教育在宗教比較上,主要是討論不同宗教對相同問題的看法。例如基督教和佛教的婚姻觀;孝順父母方面,伊斯蘭教、佛教、猶太教等各宗教的說法有什麼不同等。老師在學校也會帶領討論,以教育的方式進行文化交流與人倫教育。英國教育政策高明的地方,在於無論學生信仰什麼宗教,一定還要學習其他宗教,體現出對宗教的尊重包容態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