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品德故事54 愛 才是關鍵

郝廣才 |2014.09.08
2158觀看次
字級

文/郝廣才

「有奶便是娘」是句號,還是問號?我要說,有奶不是娘,有愛才是。

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一日,美國心理協會主席哈里哈婁發表一個心理學重要實驗,題目是「愛的本性」。

他以恆河猴為實驗對象。小猴子剛出生,就帶離母猴身邊,獨自養在籠子裡。同時在籠子裡放兩隻「假的母猴」;一隻是由鐵絲做的猴子,另一隻則是木頭做的,再套上泡棉,外加毛衣。

第一個實驗,在鐵絲猴和毛衣猴身上裝上奶瓶,看小猴子會選擇吃哪一個猴子的奶。答案很清楚,小猴子當然會選擇有奶吃,又柔軟的毛衣猴。再來,把毛衣猴的奶瓶拿走,只有鐵絲猴的奶瓶有奶可吃,看看小猴子有何反應?結果,小猴子都是餓的時候,就到鐵絲猴身上吸奶瓶,吃夠了,就離開鐵絲猴,跑到毛衣猴身邊,抱著毛衣猴或在毛衣猴身邊玩。若又餓了,再去鐵絲猴身上吸奶,吸完,立刻回到毛衣猴旁。

這就很清楚,吃當然很重要,但真正讓你有安全感的是愛。所以,很多父母花錢送小孩讀最貴的學校、看最貴的醫生、買最貴的衣物與玩具,後來發現,小孩寧願親近保母,就是這個道理。

小孩當然知道錢是誰出的;但如同小猴子,他吸奶歸吸奶,吸完就回到給牠親近或柔軟感的毛衣猴身邊。孩子多一份愛,當然沒問題,但是誰給的多、誰給的少,他算的不是物品,而是愛。

哈婁接下去的實驗更驚人,就是用毛衣布料猴養大的猴子,這些猴子無法與正常長大的猴子玩耍。公猴會有嚴重的攻擊傾向,母猴無法交配。性格產生嚴重異常,像罹患孤獨症,且壽命很短,很快就死亡。

要給孩子「愛」,這個容易懂。可是我們傳統的教養,尤其對男生,常是要求孩子要「斷奶」,對情感、對愛要「斷奶」,否則他就是沒長大,不是男子漢;他應該靠自己的雙腳站起來,必須斬斷過去的依賴。

這個根深柢固的觀念,不知侵蝕多少父子親情,使得許多父親隱藏對兒子的關愛,以為對兒子要嚴厲,才能訓練他成為鐵漢。以為溫情柔軟會害他,整日恨鐵不成鋼。結果造成在兒子內心深處,產生被父親遺棄的恐懼。

我看過很多朋友,一生的努力,最後都在尋求父親的認同。可是往往得不到,而心生怨尤,導致父子關係不佳。有人老了,要死了,最大的缺口,還是在父親未給的關愛。可是,他們的父親不是不愛他們,而是被錯誤的觀念誤導,產生錯誤的行為而不自知。

所以,多給孩子擁抱,尤其是爸爸。反過來,擁抱你的父親,不要不好意思。其實,他也在等待你的關愛,因為他沒有流露的,也是他以前失去的。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