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朱慶之因參加「《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三度回到佛光山,不僅因研討會與好友喜相逢,更有緣再次聆聽星雲大師開示。圖/人間社記者慧延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朱慶之(圖/人間社記者慧延)因參加「《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三度回到佛光山,不僅因研討會與好友喜相逢,更有緣再次聆聽星雲大師開示。
朱慶之細數與佛光山結緣的點點滴滴,他表示,二○○二年參與佛光山「國際語言學學術研討會」,第一次來到佛光山,對於山上整體建設及發展理念,印象深刻;二○○六年來台,在竺家寧教授引薦下,專程從台北南下與星雲大師見面,那時才知道大師是江蘇人,與他同鄉而備感親切。第三次到佛光山,則是參與「《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睽違八年,原以為沒有機會見到大師,但在維摩夜談中,能與大師互動分享,心情激動萬分。
「台灣學界在佛教基礎與人才籌備中,頗有優勢。」朱慶之綜觀台灣佛學研究,認為台灣佛教界研究學者大多接受日本、歐美等海外的學術訓練,對發展佛教研究的多元性是相當有利條件,希望學界重視佛教文學研究,尤其漢傳佛教文獻、文學意涵豐富,發揮各宗派兼容並包,具取長補短之好處。
朱慶之教授感謝星雲大師關心漢傳佛教研究,看到佛光山欣欣向榮的景象,更是肯定大師領導佛光山的號召力,期盼佛光山成為佛教及漢傳佛教研究中心,更朝向世界佛教研究中心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