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張亞中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人間佛教的目的就是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社會能夠成為人間淨土。台灣目前最苦的是甚麼?是甚麼所造成?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否認,台灣今天最大的問題出在政治,如果政治不能夠做好,台灣很難完全離苦得樂,更難走向人間淨土。因此,人間佛教當然要聞聲救苦,要關心政治。
自一九九○年代中期,台灣進入了「民主內戰」期,這一場內戰,不是以槍炮,而是以選票為武器;內戰的目標不僅是選舉的勝負,更是台灣民眾「國族身分認同」的選擇。這場內戰打的是,台灣人是否也是中國人?統獨哪一個才是台灣未來的選項?兩岸到底是甚麼樣的關係?
兩岸關係影響了台灣的整體發展,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認同,幾乎所有層面都受到了影響。這場民主內戰,讓台灣的民主政治無法健康發展,一直到今日,這場民主內戰還是沒有結束,台灣也在持續的耗損。我常常想,如果不是台灣有像佛光山、慈濟、天主教、基督教等的宗教團體,在社會的發展中扮演了一些正面的力量,台灣恐會更快的沈淪。因此,人間佛教要關心兩岸關係。
台灣如果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須先要處理兩岸問題,兩岸問題如果不解,台灣將永無寧日。要解決這個難題,靠的不是西方主張的權力政治,也不能僅靠經濟的利益,當然也不能僅依賴人民的交流,而是期待兩岸政府與人民能夠用尊重與包容的態度來處理兩岸政治關係。
兩岸最核心的政治爭議就是主權與治權的關係為何?主權就是所有權,治權即是管理權。尊重現狀是解決問題的基礎,目前兩岸法理現狀是,兩岸的憲法都主張其主權包括對方,治權均來自於各自的憲法,因此兩岸應該同意雙方的主權宣示均涵蓋對方,並接受對方現有的憲政治權。既然兩岸的主權宣示是重疊的,治權是分治的,因此,兩岸應共同做出「反對分離」與「接受分治」的宣示。這樣的宣示就是「相互尊重」。
僅有相互尊重,「分別心」還是不容易消除,因此是不夠的,兩岸應尋求彼此包容,讓兩岸的「分別心」能夠有合的機會。為了讓兩岸能夠長久的和平,兩岸應該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推動統合」,統合(integration)就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機制安排。
目前全世界最成功的統合經驗就是歐洲共同體,在共同體內,每一個成員都有其主體性,並相互尊重,但是共同體本身又是另外一個透過「包容」所形成的新主體,這種「互為主體、共有主體」,正是兩岸關係應該學習的地方。
目前的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在思考兩岸關係時都不太懂得尊重與包容,而仍是「我執」地固守自己的立場。北京認為主權的主體只有一個,民進黨認為兩岸是兩個主權的主體,並排斥「共有主體」,國民黨則是說不清楚,主張「各說各話」。三個黨的「我執」立場,使得兩岸政治定位無法做到尊重與包容,兩岸關係自然容易陷於惡性的「無常」當中。
星雲大師用「五和」來呈現這個人間淨土應有的面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 、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用佛法來說,有了「我執」就會產生「分別心」,也就有了煩惱與衝突。星雲大師希望大眾能夠用「給」來化解「我執」的執著。「三好」是「給」的方法,「四給」是「給」的方向,「五和」是「給」的結果。對大陸來說,「尊重」台灣的主體性,是給台灣民眾歡喜與方便,對台灣來說,以兩岸「共有主體」的相互「包容」,才能給大陸在兩岸的未來上有希望與信心。
星雲大師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兩岸關係一定也是如此,希望兩岸都能以人間佛教的法義,用「給」的氣度來相互尊重與包容,兩岸關係一定可以歡喜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