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不同 其他宮廟暫不跟進

 |2014.08.26
193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台北市行天宮今天起不設香爐和供桌,不過包括香火鼎盛的嘉義縣港口宮、朴子配天宮、花蓮吉安鄉勝安宮與慈惠堂,及屏東東港東隆宮、慈鳳宮、車城福安宮皆表示,各地民風不同,只能漸進鼓勵信徒,沒辦法馬上跟進實行。

港口宮:媽祖反對

「民情不同,怎能相提並論?」港口宮主委張阿儒表示,行天宮位於大都會,居住地密集,廟方基於環保慨念要撤香爐,阻力不大;反觀港口宮位於偏鄉,數百年來,信眾都習慣拿香參拜,約兩年前,有信眾建議廟方不要燒香、燒紙錢,但遭媽祖「反對」。不過,為響應環保,廟方一年前已公告,每個香爐只能插一炷香。

配天宮:已經盡力

配天宮董事長王如經也說,基於地方宗教禮俗,目前撤香爐的難度很高,但為了環保,廟方不僅把六個香爐減到剩四個,還規定每個香爐只能插一炷香,從原本每人每次要插十八炷香,現在只剩四炷,「廟方已經很努力了!」

東隆宮:減少插香

東隆宮副董事長伍水源指出,東隆宮從十幾年前就改為每座香爐插一炷香的作法,近幾年改採環保金爐,盡量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但他認為,台灣人把香當成是與神明溝通、連結的工具,藉由燒香將心中的信仰及祈求訊息傳達給神明,不可失去敬意,因此現階段廟方不考慮跟進,即使時代趨勢演變,「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慈鳳宮:3炷香改1炷香

「全面取消燒香、燒金紙會讓信徒不安,但我們從減量開始,金紙也採用較薄的環保金紙。」屏東慈鳳宮總幹事鄭宇伶指出,三年前推廣,每個香爐從過去習俗點三炷香改成點一炷香,「剛開始信徒不習慣,但時間一久大家慢慢改變,現在多數人都能接受點一炷香」。廟方義工則說,改成一炷香後空氣品質好很多,不像以往遇到大節日,大家都被香火燻得張不開眼。

福安宮:空手拜拜很奇怪

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總幹事曾寶文表示,推動「用心敬拜、用心敬神」是好意,但信徒如果不點香、不燒紙錢、沒有供品,「空手」來廟裡膜拜,心裡都會覺得怪怪的,「台北行天宮作法應該很難推到其他地方」。

勝安宮:信眾反彈大

吉安鄉勝安宮是全國王母娘娘總廟,全台刈香宮廟一萬多座。主委吳東明從前年起推動「環保蓮花心燈」替代金紙,心燈是用玉米粉製成,可分解供魚蝦食用,年輕信徒認為護生、環保理念佳,大為讚賞,但多數信眾認為心燈不能取代金香燭的敬神誠意,讓廟方飽受批判。因此廟方只得「雙管齊下」,同時供應金香燭與環保心燈,「儘管地球暖化是事實,現階段也只能漸進改革,以免民心不安」。

慈惠堂:如何與神溝通?

毗鄰的慈惠堂是無極瑤池金母娘娘總堂,刈香分堂、分廟,數以千計,副主委蔡國棟指出,金香燭是廟方重要收入,必須因應各種人事、水電等開銷,不能說停就停;更何況,信眾認為「香」是人界與天界溝通的重要「橋梁」,不上香如何祈願、溝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