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媽媽們透過瑜珈運動來讓自己擁有更平安的身心喜悅。圖/皮爾斯夫人
有了孩子之後的女人們,到底該如何在家庭生活與自我完成裡找到最佳平衡呢?
圖/皮爾斯夫人
文/皮爾斯夫人
有了孩子之後的女人們,到底該如何在家庭生活與自我完成裡找到最佳平衡呢?
關於這一點,我想起多年前在為期一年的瑜珈師資訓練課程,結識了許多跟我一樣是職業婦女的媽媽們,還記得第一回連著兩天密集的瑜珈訓練,課程結束前有位媽媽激動地哭了出來,她說這是生了兩個小孩之後,第一回有機會重新單獨跟自己的身心靈好好相處,對她來說,踏出這第一步決定竟讓她有很大的罪惡感,後來是先生催促她、鼓勵她,她才放下那無名的罪惡感。
仔細想想許多媽媽都如同這位媽媽那樣,總覺得要為家庭為孩子犧牲奉獻才能成全孩子的成長。但這幾年來有幸成為瑜珈老師,在外授課接觸到不同類型的媽媽們,我發現每一個願意踏進瑜珈教室的媽媽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再忙都要抽空來練習瑜珈或運動,因為一星期兩回三小時的瑜珈練習,可以為疲累的身心轉化出平穩喜樂的新能量,而一個懂得照顧自己身心的媽媽,才能擁有平安喜樂的能量與孩子先生輕鬆相處。
往往只要我們願意回到自身,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那些讓我們棘手的外在問題,自然有機會迎刃而解。上一篇我曾分享德國媽媽們喜歡不定期地離家小別,讓婚姻生活更有新意,但如果沒錢也沒時間離開去充電,那麼可以從小單位的離開練習做起,找一家自己喜歡的瑜珈中心或健身房,培養自己的運動習慣,從一星期兩小時的運動,慢慢追加到三小時。
諸多研究都指出,有運動習慣的人比不運動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感。運動後腦內啡的上升,無形中會讓我們更有能力以正向能量去面對生活,經營親子或夫妻關係。留給自己喘息空間與時間,等於留給家人空間與時間。
許多德國的媽媽們都擁有運動習慣,以此增進自我身心的健康幸福感,另外,德國很多爸媽也都不定期會安排孩子去公婆家小住幾天,或與友人協調好,需要夫妻小約會時,將孩子帶到朋友家,煩請照顧一下,下回當朋友有需要夫妻約會時,再換自己幫他們帶小孩。爸媽單獨約會去,重溫浪漫情懷,回家後當然心情愉悅、活力滿滿。
而我們這一班的媽媽們,每個月固定會有一個晚上的聚會,十多個媽媽離家二小時。在夏天的啤酒花園,大夥喝飲料聊天聊地,這個屬於媽媽們的哈拉時間,爸爸們就在家帶小孩。
平常媽媽們家庭與工作再忙,還是不忘傳個簡訊問候一下,星期一下午是大家最湊得出來的時間,常常大夥約好帶孩子從幼稚園直接到遊戲廣場相聚。夏天,大夥各自帶著野餐的大小食盒,將遊戲廣場當成我們的聚會中心,大夥心裡似乎都有這樣的默契,一定會有這些小小的聚會。
而爸媽們隨著孩子的成長也漸漸懂得,一大群爸媽連結起來彼此互相支持的力量,就是成就孩子及自己最豐富的學習。我們因為孩子的誕生,學習著了解彼此的難題,也分享彼此親子生活的樂趣。
幸福來自願意放手離家一下,好好運動,跟自己的身心單獨相處。幸福是爸媽需要以身作則,不花太多時間宅在電腦上,必須帶著孩子走出去,以孩子般的童心與他們一起繼續探索這個世界。
幸福也來自一群爸媽們積極參與孩子幼兒園的學習成長,幸福需要練習再練習,很棒的是我們練習都不會白費,它都會一點一滴累積在我們生命的幸福基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