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十組年輕藝術家昨天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聯展「都市馬赫帶」探索城市的蛻變,即日起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6倉庫展至十月十九日。有的藝術家以安全帽繫上小型攝影機搜尋大雨中的港都;也有人收錄高雄民眾對家的印象。
策展人羅禾淋表示,所謂「馬赫帶」是指人眼的視錯覺現象。城市的蛻變就像「馬赫帶」一樣,有看似不存在的縫隙。此展藉藝術家以不同媒材及手法凸顯「城市裡看不見的樣貌」也重新省思我們所處的家園、城市與國家。
其中,鄒逸真的錄像「建小屋」在創作期間適逢高雄氣爆後的接連暴雨,她在安全帽上裝了三部小攝影機,接連騎車兩個多小時拍攝雨中的港都,再把城市切片投影再現。
吳尚霖的「家景」以家為起點,訪問台南、韓國及高雄等地民眾對家的記憶。他在展場中設置了看似供兒童玩遊戲的平台,底下暗藏著各地民眾的心聲,吸引觀眾側身躺下來傾聽:原來「爸爸的煙斗、媽媽的梳妝台、小時候沙發的氣味……」都是家的象徵。
藝術家何尉民、劉信義合作的「Over my dead country+飄散的軀體」把鄭南榕與國慶煙火的影像拼接,藉浮空投影、光雕等方式投射在水墨畫上,呈現歷史與當代虛實相映的氛圍,自喻為「影像超渡法的實驗」。何尉民說,現實世界除了美麗還有缺憾,此作無意中呼應了高雄氣爆,會有錯覺的聯想。
陳依純的「水泥廠」以超現實手法將一座存在於台北樹林的水泥廠與高雄壽山動物園的黑天鵝拼貼在一起。她說,黑天鵝象徵動物也進入了水泥叢林;而在水泥廠裡辛苦了一輩子的工人,極可能永遠買不起水泥蓋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