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嘉義市建城三百多年首宗山仔頂遺址開挖工程結束,出土距今一千八百年前後「金屬器時代」陪葬遺物「陶環」,還有十七至十九世紀西班牙銀幣,對文獻記載原住民「諸羅山社」具有重要歷史價值,主持開挖的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顏廷伃建議市府,列為市定遺址公告,出土文物明年將在市立博物館展出。
遺址隱藏在林業試驗所植物園,文化局上月底委託打里摺協會考古團隊開挖五、六個探坑,發現大量史前人生活遺物及金屬器時代遺物陶環,還有二枚西班牙銀幣。
「這是史前人戴在手上的陶環!」,顏廷伃指出,陶環是史前人佩戴裝飾,用途如手鐲,是距今一千八百年前後金屬器時代遺物,台南到高雄之間遺址發現許多陶環,金屬器時代涵蓋許多地域性文化,嘉市首次發現出土西班牙銀幣,研判是十七至十九世紀由大陸移民帶來。
顏廷伃說,「考古不是挖寶,是找早期人生活形態」,遺址分布植物園與農試所之間帶狀範圍,依出土遺物區位研判,史前人只有幾戶,蓋木造干闌式住屋(用木頭撐高)位處河溝旁,遺址受自然沖刷,保存不完整,但出土文物具重要文資價值,今年底提出調查報告,出土文物留供地方展出。
文化局說,待報告完成將召開古蹟歷史建物遺址審議委員會審查,文物計畫陳列博物館。
山仔頂遺址位在牛稠溪中游南岸支流北排水幹線南岸河階地,即植物園棕櫚植物區與農試所連貫帶狀區域,出土遺物有陶環、夾細砂橙色陶、夾粗砂灰黑陶、硬陶、瓷片、西班牙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