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說廊道故事 排灣青年推部落

 |2014.08.11
138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灣大學城鄉所校友胡哲豪,有感於家鄉屏東縣瑪家村在莫拉克風災後,部落文化面臨弱化危機,於是透過現代科技與耆老智慧,將自然廊道結合在地特產,推展生態旅遊,也讓許多出外的部落青年返鄉就業。

胡哲豪與其他排灣族青年,以參與式工作坊的形式,讓耆老說「廊道故事」給青年聽,了解部落舊有廊道後,便實際走訪,踏查周遭動植物生態,並結合現代科技,以google earth立體地圖標繪出四條廊道地點及路線,分為文化、樂活、生態與夜間廊道。

胡哲豪舉例,文化廊道行程會介紹排灣族文化,認識排灣族圖騰;生態廊道沿路有很多植物,遊客可沿路吃野菜;夜間廊道則能看到飛鼠、螢火蟲等白天看不到的動物,還能感受瑪家的夜晚空氣。

胡哲豪說,老人家看到電腦上的google earth衛星圖,竟還能清楚指認文化故事確切地點,將過去生活領域的一點一滴勾勒出來,「因為他們過去有著身體上的經驗」,有些人高興地跳起舞來,有些人則感嘆:「這些地方好久沒去了。」

排灣青年踏上祖先曾走過的路,部落獵人帶領他們,沿路砍草,每到一個點,就說一個故事;廊道一路走來,有著滿滿的知識,走累了就吃點山上的野菜,補充體力。

胡哲豪說,以前別人問他,部落有什麼文化,他都說不出來,「以前老人家會講,但都覺得很抽象。」自從參與廊道計畫後,老人與青年的互動變緊密了,也看見部落知識與耆老智慧,激發青年想投入部落工作的心情。

「災後反而帶給瑪家新契機!」胡哲豪說,讓部落文化更活潑,是年輕人的責任,他正設計具在地特色又不能太傳統的食物,持續創新瑪家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