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談「愛心捐款」的文章,想起一個令我深深感動的故事。
二○○七年某一天,剛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美國南方一個莊園舉辦慈善餐會,旨在為非洲兒童募款,應邀赴宴的都是達官富商或社會名流。晚宴即將開始時,莊園門口來了一位老婦和一個小女孩,女孩手上捧著瓷罐。
一老一小沒請帖被拒門外。老婦人說小女孩從電視報導得知非洲孩子貧苦狀況,她把自己的撲滿帶來,要捐給非洲小朋友。
門房仍堅持沒請帖就不能進場,這時小女孩說:「我認為慈善不是錢是心。既然我不能進去,可不可以請你將這撲滿送進去?這裡面是我所有的錢和無盡的愛。」
門房正猶豫要不要接受這撲滿時,來了一位老人,他說:「孩子,妳說得對,慈善不是錢,是心;你的心如此美好,你可以進去。」
老人拿出一份請帖向門房說:「我可以帶她進去嗎?」門房接過請帖,方知這位老人竟是「股神」巴菲特。
而當天晚宴的主角不是宴會主人安南,不是捐出三百萬美元的巴菲特,而是捐出全部財產三十美元的小女孩;更令人驚奇的是:晚宴的主題標語改用「慈善不是錢,是心」。
這個真實故事告訴我們:公益活動的本質是發自內心的愛,捐款多少,不需比較,更不可把愛心數字化。
想想那些站在第一線,為保護高雄市民而犧牲性命的警消弟兄;那位送水慰勞打火弟兄卻遭烈焰吞噬的竹東里前里長陳進發老先生;還有無數迄今仍在烈日下、冷雨中,流汗揮淚,挖土救難,搭橋鋪路的國軍弟兄,他們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們對社會奉獻的愛,哪是有形的「錢」所能估算。
劉韻詩(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