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平陽的原住民木雕,引人入勝。圖/范振和
【本報花蓮訊】曾獲花蓮縣美術家薪傳獎的蔡平陽,三十年木雕生涯一次大總結,即日起至九月十八日,在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推出「原生踊動」個展,蔡平陽跳脫粗獷的原民藝術,以精緻為理念的原住民木雕創作,令人耳目一新。
蔡平陽第一次推出大規模個展,展出三十年創作八十件。以「原生踊動」為主題,他的創作都是原創,像蟲踊般不斷突破。「驀然回首,這些作品都與我的生命融為一體。」
六十九歲的蔡平陽說,最感謝的是前宜昌國中美術老師鍾春鸞指導他構圖,隨後三十年的木雕生涯,都是自己摸索前進,雙手數度被機具切傷,腰痠背痛、筋骨扭傷更是家常便飯。
蔡平陽喜歡原民木雕藝術,住家的門柱、客廳、廚房、臥房到廁所,都用木雕作品美化,「最讓我懷念的是,岳父放在豬欄的四個半成品客家木鼓,送給我當紀念品,再經過一番巧雕,堆疊成三點五公尺高的原民豐年祭展示地標!」
展場中太魯閣、阿美族等系列作品,都有蔡平陽的生活印記,其中,他將遊歷過二十餘國的硬幣鑲嵌到座椅上,變成三張原住民圖騰座椅,每天看著、坐著,感覺很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