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師範大學比照國外名校,在國內首創專責導師制度,聘請二十一位具有學科、輔導雙專才的專責導師,不用教書,專責學生身心輔導,新學期將正式上路。
台師大校長張國恩表示,要落實三級輔導機制,肩負初級輔導預防工作的導師,是輔導成敗關鍵。
國內大學一般都由教授兼任導師,但教授工作繁重,須兼顧教學與研究,與學生見面次數有限,且缺乏輔導專長,導師工作流於形式化,若學生有心理偏差,導師也不見得能看得出來。
北捷日前發生大學生隨機殺人案,凸顯學生輔導機制重要性。張國恩指出,協助導師生輔工作的軍訓教官近年也逐漸淡出校園,以台師大而言,目前校內只剩三位教官。
而美國哈佛、賓州大學等名校,都設有專責導師來輔導學生,因此台師大考察國外經驗,歷經一年的時間創設了「專責導師制度」。
為落實導師輔導工作,台師大今年特別聘請了二十一位具學生事務、諮商輔導或教育專業領域的碩士級專任人員,擔任專責導師,每學系學士班各分配一位,主動、定期關懷所屬學系學生,進行性向、心理等測驗,並開設大學入門課程,幫助新生認識師大。
張國恩指出,台師大學生背景多元,除了一般高中職畢業生,還有特教生、原住民生,以及來自八十多國的外籍學生,校方比照國外設專責導師,負責學生身心輔導,而未來一般教授兼任的導師,則負責學生的課業、就業輔導。
張國恩表示,希望藉由專責導師的輔導專業及長時間相處,能提早發現潛在需要高關懷的學生,及時與輔導中心、健康中心接軌,建立完整輔導機制,一般教授兼任的導師,則負責學生的課業、就業輔導,給予學生全方位協助。
將接任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專責導師的張世茹說,大學生各階段可能面臨不同問題,如大一剛入校園,主要協助學生適應環境及與室友相處,大三後面臨生涯規畫,壓力較大,需留意學生的情緒管理等。
為使這批專責導師盡快熟悉實務工作,昨日起至十四日舉辦兩周職前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