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廣才
見義勇為,要及時反應;一有遲疑,就會錯過時機。魔鬼就是利用我們的遲疑,來擴大他的版圖。
二○一三年七月十一日,美國賓州,五歲的喬思琳在自家前院玩耍時,突然失蹤。警方推測,她可能是被壞人用冰淇淋拐走。警察全面出動搜索,家人與鄰居也挨家挨戶詢問,但找了兩個小時,一無所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十五歲的柏格斯和朋友也騎著腳踏車加入搜索,他們兩人在離小女孩家約半英里的地方,好像發現喬思琳在一輛車裡,他們兩個毫不遲疑,立刻跟上去。
柏格斯發現車子開始東繞西繞,顯然有意要甩掉他們。他這下更加確定這輛車子有問題,小女孩八成就在車上。兩人跟得更緊,但車子突然加速;兩人死命踩腳踏車,不想跟丟車子,從鎮上一直追到城外。
最後,車子停在一處山邊,車門打開,一個小女孩跑下車,太好了,正是喬思琳。喬思琳跑向柏格斯,跟他說,她要回家找媽媽。
這時,歹徒開車離去。根據柏格斯描述,嫌犯是白種男性,年紀在五十歲以上,穿綠褲子、綠鞋子、紅白條紋上衣,有點跛腳。警方仍持續搜捕。
當然,最慶幸的是小女孩安全回家。柏格斯說:「喬思琳能平安回來,真是太棒了。我覺得我今天做了一件不得了的事!」喬思琳的奶奶抱著柏格斯說:「你是我們的英雄!」
英雄所以為英雄,是他行動不是出於利益的思考,而是出於仁義的反應。他沒有在想,這樣做有沒有危險?有什麼好處?他就是路見有難,挺身相助。英雄不是不知道風險,而是他的正義感壓過風險計算,有時明明知道出手、出聲沒好處,但就是必須出手、出聲,他是跟著「心」走,不是用「腦」算。壞蛋可是時刻在計算呢!
柏格斯仍是個孩子,騎的是腳踏車,但拐騙喬思琳的嫌犯是大人,且開的是汽車。若不是嫌犯感受到柏格斯的「決心」強大到不能動搖,已經到手的東西,怎麼會放手?因為英雄的心壓倒歹徒的心,邪不勝正。何況正義一方不是人單力孤,是兩個英勇少年。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