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悟靈感 曾凱智用心畫生命 林洛瀅 |2014.07.15 語音朗讀 32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藝術家曾凱智。圖/記者邱麗玥 左上圖「生命」系列作品。圖/記者邱麗玥 右上圖為曾凱智「生命系列」作品之一,右邊乍看是一朵蓮花,但是花瓣如鳥,左邊有一匹馬,仔細看彷彿鳥與馬正在對話。圖/記者邱麗玥 「學佛後,我的創作不再只是傳達『美的事物』,而是成為藝術界的思想家。」活躍於繪畫與郵票創作的藝術家曾凱智,從淨土法門領悟人生哲理,藝術創作變得樸實簡單,即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他於郵政博物館二樓展出「生命‧之間曾凱智繪畫創作暨郵票設計特展」,秀出四十五件畫作與公開郵票設計原稿。 曾凱智從事藝術創作二十多年,二十八歲認識妻子後開始學佛,有機會聆聽中華華藏淨宗學會淨空法師開示,受到念佛法門薰陶,內心渴望追尋生命真諦,立定「窗外」、「生命」、「之間」等創作題材。 在生命系列第一部曲—「生命太初」,他用壓克力顏料、粉彩,並大量運用炭筆營造陰暗效果,以半抽象畫描繪生命初期狀態,再使用象徵空間的框框,以點、線、面構成三度或四度空間感,最後畫上銀色線條,成功地勾勒畫作意境。 而在「之間」系列的油畫作品,他運用單色系的明暗、線條,傳達現實與非現實,以及認知與覺知間兩種觀點,畫面呈現一個不存在真實世界的虛幻空間。 「畫作重視意境、情境與思想表達,不重視使用多少色彩。」曾凱智也會使用紅色、黑色、藍色等單一色調,將繪畫一切化繁為簡,並賦予更多想法,尤其不愛將形狀描繪太清楚,希望保留欣賞者想像的趣味。 曾凱智表示,學佛後的最大領悟,就是「藝術是用心作畫,下筆才是最後階段。」當心寧靜無雜念,靈感會從一個點,慢慢勾勒成一幅畫,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的內心寫照,每幅草圖都要在腦中構圖約兩周至一個月,反覆推敲才會下筆,但是下筆約一天甚至幾個小時就完成。 「藝術創作是大自然與心靈相通的符號,將中式國畫留白與西繪畫技巧融合為一,讓視覺構圖蘊藏豐富禪味。」曾凱智強調,畫作力求乾淨、簡單,希望畫作經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看畫的人依然感動。 此外,近三年來,曾凱智受中華郵政總局邀請擔任郵票設計師。他說,每件設計幾乎歷經至少一年時間,每一張都有獨特美感與故事,現場將展出「阿里山森林鐵路一百年紀念郵票小全張」、「清代刺繡」、「交通建設郵票小全張—花東鐵路電氣化」等郵票原稿,希望提倡郵票的收藏與價值感。 前一篇文章 千家寺院 普陀山寺用心覺照 弘揚觀音法門 下一篇文章 教界動態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悲懺法會南華登場 見證百萬人興學成就教育願心媽祖祈福文化節今擲筊求好日 將於9/27熱鬧登場白沙屯媽祖進香3/18出發 今晚放頭旗昭告四方 全台唯一水上遶境 復興宮媽祖石門水庫祈福 土地公迎頭牙誕辰 各地湧入大批信眾祝壽 鹽水武廟文昌祭傳承古風 道長為學子點竅門 作者其他文章信仰與人生 圓香居士精進念佛 病中破參2015台北素博會 李如麟唱〈詠歎詞〉 王彩樺連4年與會人道救援典範 四合一團隊榮歸叢林學院生活展 請進佛光山主題館四合一救援總隊 光榮返國3受困台灣人 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