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法師:磨難是資糧、養分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高雄報導 |2014.07.14 語音朗讀 29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跟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身旁近六十年的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十二日接受二○一四國際佛光青年會議禮請,與青年分享大師詩作〈寫在《百年佛緣》之後—人間佛緣 百年仰望〉,不僅契合大會主題「看見夢想的力量」,也暢談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心路歷程。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妙光法師負責英文口譯。 青年在佛館大佛平台繞塔後回向,為全世界祈福。 圖/人間社記者吳佳維 青年在佛館大佛平台繞塔後回向,為全世界祈福。 圖/人間社記者吳佳維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高雄報導】跟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身旁近六十年的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十二日接受二○一四國際佛光青年會議禮請,與青年分享大師詩作〈寫在《百年佛緣》之後—人間佛緣 百年仰望〉,不僅契合大會主題「看見夢想的力量」,也暢談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心路歷程。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妙光法師負責英文口譯。 慈惠法師幽默透露,他的小小夢想是「睡覺」,談及當年出家,最掛念的是沒辦法早起,出家也沒想到要成佛、了生脫死,只想著早上四點半鐘板一響怎麼起床,想多睡一點,也成了「小小夢想」。 法堂書記室主任妙廣法師朗讀〈寫在《百年佛緣》之後—人間佛緣 百年仰望〉,帶領青年隨著大師的腳步,體驗一個年輕人走過不安定且艱難困苦的時代,如何堅持弘法的信念,從宜蘭落腳到高雄開創佛光山,以忍耐與勇氣面對大環境的磨難。這些皆成為大師的資糧與養分。 慈惠法師表示,世間有貧窮、困難、煩惱與障礙,但大師把一生遭遇的事看作是營養,以佛教來講是逆增上緣,能激發我們突破困難、衝過挑戰。大師小時候家裡貧窮,但從不覺得貧窮,因為有夢想而有力量。 慈惠法師也談及大師對母親的孝順,跟隨大師五十多年,每年大師華誕,大家都很頭疼,為什麼呢?只要講到生日要吃什麼、做什麼,大師就會生氣,但大家都不明白為何師父要生氣?直到從美國輾轉得知老奶奶(大師的母親)還在大陸,請人把老奶奶帶到東京與大師見面,那之後,大師過生日再也不生氣。後來才知,原來大師每年生日皆想起母親。 立志 心中有大眾 慈惠法師也分享他在大師身上學習到「眾」,梵語中的佛教僧團是「Sangha」,翻譯為「和合大眾」,大師一直以佛陀的「眾」為一生準則,所做的事情若對大眾沒有幫助,他一定不做。舉凡辦大學、慈善機構、演講也要契合大眾需求,可知大師所作、所思備受大眾接受,大師說「以眾為我,我只是眾中之一」。 隨後佛光青年分享閱讀〈人間佛緣 百年仰望〉的感想。柯柏翰表示,青年只能憑著想像體會大師經歷的戰亂與動盪,尤其是詩中「吾母送子入佛門,要在性海悟法身」這句話,令他感佩大師感念母親的恩德,感動之餘,他哽咽說出感謝父母親養家的辛勞。 天馬幹部唐鈺原說,看著大師弘揚佛法,一路走來遇到許多波折,佛光青年實在很幸福,能在佛光山學佛,更應珍惜大師帶給我們的人間佛教,期盼藉由青年的力量,將佛法分享給他人,這是佛光青年需努力的方向。 溫哥華青年Denny說,大師沒有放棄弘法的夢想,最後成功了,這是堅持努力而辛苦得到的成果,值得向大師學習,也深刻了解青年只要定好目標,努力不懈,總有一天會達成目標。 前一篇文章 慧慈寺創意戲劇 90童都是主角 下一篇文章 繞塔祈福 全球佛青發願弘法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緬懷星雲大師 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245校雲端交流 凝聚三好共識推廣生命教育 林聰明獲特殊貢獻獎西方寺瑜伽課 接引民眾結法緣元宵乞龜 390兩大金龜亮相基督城地震10年 佛光山領眾祈願 作者其他文章認識人間佛教 體解佛陀本懷高雄弘法甲子慶 星雲大師話因緣劉銘以五指代筆 巧手揮灑萬象光明藝起來 菲傳統舞樂在佛館普門盃看板 普中棒球場首轟 顏邵諺擊出好讀好食嘉年華 周末佛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