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本來如此,魏國珍衷心信仰「美善醫病關係」的價值。圖/天下
「看見好人,才足以明瞭,善意本身,就是報償。」這是一位病友寫給台灣腦瘤手術權威魏國珍的話,從醫三十年,這位名醫未曾經歷任何醫療糾紛,衷心信仰「美善醫病關係」的價值。他說,醫療是救命的工作,不是賺錢的工具!「醫生必須要有guts、有擔當,當病人需要開刀治療,如果為保全自己,為了怕糾紛,連這點風險都不要擔的話,就不要當醫生了。」如果只為了賺錢,那麼將永遠不會感到有意義,也不會像自己這樣快樂,扎扎實實豐富行醫之路,才足以照見獨特的生命意義,有機會經由這些磨練,變成更好的人。
國中、高中同學,一路相處超過四十年的文學工作者吳放表示,拿破崙說:我成功,因為志在要成功,不曾躊躇猶豫,魏國珍也一樣,他從小就立志當醫生,不曾有過二心。但沒有拿破崙的霸氣,相反的,似乎有一種傻氣,傻傻的埋頭苦幹,從不計較比別人付出更多,也不計較比別人得到更少,只是很踏實、很堅持的從一而終。這種堅持的決心和恆心,能量是巨大的,終究有了可觀的成就。
「有些醫生眼裡只有病,沒有人,而國珍醫病,也醫人。我從一個朋友的角度看,跳開醫生的角色,他就是一個好人。什麼是好人?他讓我領悟到,好人就是讓別人生活變得更好的人。」吳放說。
擁擠的南機場公寓,魏國珍的父親在那裡開設一間小診所,為許多社會底層的病患們看診,遇到貧窮的患者常常不收費。如今,這位醫二代不僅繼承了父親的衣缽,連行醫的風格也一併沿襲,仁心仁術,視病如親。
「行醫,本當如此,」魏國珍說得很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