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最新一項「因應少子化趨勢的教育政策」民意調查發現,出生人數銳減,部分偏遠小學面臨廢校危機,約有七成民眾不同意偏遠學校合併或廢校,但贊成讓招生不足的大學停辦。學者指出,教育經費並非錢不夠,而是花得不恰當,五年花五百億發展少數大學,卻排擠地方教育資源。
國立台灣師大教育政策小組去年九月底到十月初進行「因應少子化趨勢的教育政策」民意調查,針對台灣地區年滿二十歲到五十五歲民眾進行電話訪問,獲得有效樣本一千一百一十八份,調查結果誤差度不超過正負三個百分點,並於昨天舉行發表會,由副校長張國恩主持,教育學院院長晏涵文率同教育學系教授參與座談。
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遠光公布調查報告說,今年國小入學新生人數已降到三十萬人以下,預估五年後更將低於二十萬人,國教、中教、高教都將面臨重大衝擊,因此,這項民意調查就是針對教育政策應該如何因應而進行。
台師大教育研究中心表示,從一九九九年到二○○六年已有超過百所小學、分校或分班被合併或廢除,但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並不贊成此一作法。有八成三民眾認為偏遠學校廢除,學生的受教權益會受到影響;偏遠學校合併或廢校,僅有二成三的民眾同意。
教育研究中心指出,由於政府一九九○年起大量開放高等教育市場,高等教育招生不足問題隱然存在。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七十二點八民眾同意讓招生不足的大學停辦,顯示民眾希望國民教育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