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黑店 村民方便

 |2014.06.27
946觀看次
字級
五十年歷史的「德興商號」雜貨店,為便利居民夜間購物,沒利潤賺也要開店。現在第三代孫女(右)假日也幫忙顧店。 圖/李蕙君

【本報台東訊】東河鄉的泰源村蔴竹林山區有間歷經半世紀的雜貨店,二代老闆「阿文」白天工作,下班趕上山開店,每月淨賺不過幾千元,只為服務當地十二戶人家。

原來他的母親年事已高,無法做生意,又擔心居民夜間冒險下山購物,交代兒子下班後一定要幫忙看店:「給人家一個方便,我們也開心。」

泰源村本村市區有三百戶人家,街上有六間雜貨店,所賣物品都很簡易,是泰源幽谷內三個村最繁榮的地方;但距離本村來回五十分鐘車程的蔴竹林山區,不過十二戶人家,卻有間連本村居民都羨慕的「7-11」。

被稱為「7-11」的「德興商號」二代老闆「阿文」笑著解釋:「因為平日只有晚上七時到十一時開店,我都戲稱是『黑店』。」他平時在公家機關上班,為了延續母親曾張秀花交代的「使命」,只好每天上下山,晚上七時前趕回家開店,「太晚的話,會有急著要買醬油等日常用品的居民打電話來催!」

「黑店」沒有招牌,矮平房內三坪大的空間作為店面,銷售著各式餅乾零嘴、泡麵罐頭、飲品冰品、菸酒及廚房所需的柴米油鹽類商品、衛浴及醫療需要的簡易用品,可選擇的品牌不多,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能支應家戶各種緊急性的生活需求。

蔴竹林山區的生活不便,純樸友善的曾張秀花總是平價銷物,以便利居民為優先考量;隨著人口外流、家戶減少,當地經濟蕭條,另一家雜貨店幾十年前老早就收手關門,曾張秀花卻仍堅持營運。

子女們事業有成,擔心母親守著近半世紀老店太操勞,又賺不了錢,要求她關店,她卻說:「晚上有人要買包菸、肚子餓想吃泡麵,都得騎車走山路去本村市區,這樣太危險、太划不來了,我們能方便人家多少就多少,反正就住這兒,不要計較太多。」

阿文說,即使一個月賺不到幾千元,但常有人對他說「有這間店真好」,他漸漸能體會到母親的堅持,「這份心意換來很多快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