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葉石濤府城文學地景再踏查

李瑞騰 |2014.06.25
2061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一九八○年代以降,我因主編《商工日報‧副刊》和主持《文訊雜誌》的編務,和葉石濤先生有一些文字上的往來,但沒有機會親炙;不過從他有關台灣文學的論述,我學習到很多。

一九九○年六月,我和好友蕭蕭合辦的《台灣文學觀察雜誌》出刊,葉石濤先生答應擔任編輯顧問。我在創刊號中以「吳浩」筆名發表三篇「文學研究資料」:〈葉石濤研究資料〉、〈文季研究資料初編〉、〈國內有關台灣文學研究的博碩士論文目錄〉。葉老那篇,包括「葉石濤小傳」、「評論葉石濤的篇章索引」、「葉石濤著譯書目」、「葉石濤答編者問」,在當時應是一分難得的資料,其後類此目錄,愈編愈細,也更加完備。葉老的答編者四問,每題答案,都像一篇可以展開的短論,我接到回函時的感動至今記憶猶新。

二十年之後,我在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任內的大計畫之一《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出版,葉老那一冊由彭瑞金編成,序號15(二○一一年三月)。其卷帙之浩繁,相較於前編,可看出二十年間葉石濤研究的飛躍狀況;我約略比對了也是彭瑞金主編的《葉石濤全集20‧資料卷》(國立台灣文學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共同出版,二○○八年三月),體例不同,頗有互補效用。

該書著錄我的一筆資料: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三至十四日發表於《自立晚報‧副刊》的〈盛開在苦難的土地上──葉石濤自傳體小說《紅鞋子》〉。那原是一篇研討會的論文,略經處理後刊出,奇怪我竟找不到剪報和研討會用的打字稿,但覺得更怪的是,我完全找不到這場研討會的記載,包括我自己的資料中「研討會論文」的目錄也漏列。

記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陳芳明從美國返台,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用心舉辦了兩場以文學為中心的文化會議:在高雄縣辦「南台灣風雲」,以葉石濤為主要對象;在宜蘭縣辦「北台灣風雲」,以黃春明為主要對象。芳明熱情相邀,我欣然參與了這兩場盛會,前者備妥論文,討論的就是《紅鞋子》;後者以「豬狗禽獸」為題,從黃春明小說中的動物看他的鄉土情懷,有紀錄刊於《宜蘭文獻》。

二○一○年二月我去了台南以後,由於台文館大廳放置著葉老剪影立牌,我進出館舍,每天都在心裡和他打招呼;二○一二年夏秋之交,台南市府於孔廟旁原山林事務所設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執事的林佛兒先生希望我為該館撰文,故有〈葉石濤文學館記略〉一文補壁,且刊於開館紀念手冊中,我說:「葉老文學英靈,終返故土,則台南或將無愧於文學城市之美名。」

竹科廣播IC之音辦「二○一四台積心築藝術季」,主題是「文學原鄉──拜訪文學家」,台南場「台南葉石濤文學地圖」訂於六月二十八日舉行,我將應邀與學員分享〈葉石濤和他的台南府城〉,為此我重讀葉老相關著作,特別是《紅鞋子》和《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想起葉老,也想起曾為葉石濤府城文學踏查撰寫〈一張交織如網的文學輿圖〉,想起了我那已然逝去的府城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