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音樂大師李泰祥過世,讓國人更重視帕金森病,林口長庚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與分子轉譯影像研究中心共同研發AV-133正子影像(AV-133 PET Scan),可早期發現帕金森症,早期介入治療。
長庚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清松表示,帕金森症是因中腦的黑質細胞退化造成,早期診斷困難,當出現顫抖、僵硬、行動遲緩或走路困難時,往往此時多巴胺細胞已經凋亡超過一半以上。帕金森症好發在60歲以上人口,台灣約有3萬到4萬名患者,且隨人口高齡化,患病者也會增加。
「目前使用的鎝99m-多巴胺轉運體分子影像,能偵測出基底核功能下降,但在影像的品質及偵測範圍仍有限制。」林口長庚醫院分子轉譯影像研究中心主任閻紫宸指出,就像100萬畫素進步到2000萬畫素,新的AV-133正子影像,可以在早期區分是正常老化或帕金森病,也可看出帕金森症的嚴重程度,目前仍在學術臨床研究階段。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意欣表示,帕金森症早期不容易與多發性系統萎縮等非典型帕金森症狀區分,甚至要到5年後才可確診,研究執行5年多來,共完成超過300個案例,發現AV-133正子影像的清晰程度大增,確實可用來診斷帕金森病。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內科學會神經醫學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Neurology》,六月號自然科學期刊《Nature Review》選為最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