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簧琴達人鄭保雄希望延續祖先的智慧,昨在谷關溫泉文化館播映一系列的製作紀錄片,歡迎民眾前往。
圖/和平發展協會提供
【本報台中訊】和平區的原住民多半為泰雅族,而口簧琴則是極具代表泰雅的一種樂器,僅存的口簧琴達人鄭保雄,曾在國片《賽德克巴萊》中製作所有的口簧琴,昨日在谷關溫泉文化館裡,展出一系列相關紀錄片,包括製琴的流程、材料等以及關於原住民的故事創意繪本。
口簧琴在泰雅部落當成娛樂的工具外,若遇到青年男女相愛、祝福或是提醒,也做為傳達訊息之用;居民說,若不會吹口簧的男生,就沒有女生願意嫁,可見這樂器在她們心中占有多大的意義。
「只希望延續祖先的智慧!」住在裡冷部落的鄭保雄說,當時是因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名老人在路上吹奏著口簧琴,就叫老人讓他多看幾眼、也懇求老人教他,也慢慢走上傳承這條路。
鄭保雄在現場示範教學如何製作,鄭保雄說,要製作一支好聽的口簧琴不簡單,從選竹、切割、刨割等都很費工,因沒有文獻紀錄,都靠口耳相傳,鄭保雄做了改良,用手撥弄竹片即可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