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農會如達到一定存款額度,就會發行紀念瓷杯,在大學任教的唐硯漁(圖/謝梅芬)收集到的美濃農會紀念瓷杯。
【本報高雄訊】早期農會如達到一定存款額度,就會發行紀念瓷杯,在大學任教的唐硯漁收集到的美濃農會紀念瓷杯,有民國四十七年存款達八百五十七萬元,六十九年存款滿三億元瓷杯兩種,如今美濃農會存款已近六十億元,唐硯漁說,不起眼的瓷杯也可看台灣經濟的發展史。
高雄師範大學文創產學中心主任唐硯漁花了十餘年的時間收集古玩,特別的是收集近千個瓷杯,從日據時代至今,不少是農會、區公所信用合作社的贈品,他說「在收集台灣的記憶」。
辦公室展示各式瓷杯及古文物,當做「活教材」,他還會安排研究生在辦公室上課,把古玩當做教材,研究台灣文化。
就拿瓷杯來說,他說,早年民生物資比較匱乏,送紀念品就會以民生用得到的為主,尤以杯子最多,從收集到的瓷杯來看,有三大系統最愛送瓷杯,包括鄉鎮長、農會、信用合作社。
「鄉鎮長又最愛送三種人,第一是老師,第二是村里幹事,第三是老人。」杯子中有不少寫著「良師興國」、「尊師重道」,絕大多是署名都是鄉鎮長。
唐硯漁表示,歷經二十二年,美濃鎮農會存款爆增,也見證台灣的經濟發展實力。這些收藏是他的教材之一,從古玩中尋找台灣古早記憶,再從這些古早味的用品開發文創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