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回鄉下,適逢西南季風過境,氣象局預估雨量驚人,連「行星尺度」都出現,長輩提心吊膽,深怕重蹈颱風後塵,趕著收割結果,到處缺人、缺機器,幾乎無法休息,連晚上都加班烘乾,就怕辛苦成果被「天公收走」。
誰料搶收稻米後,除了偶下陣雨,幾乎天天艷陽高照,一夜「微風細雨」,隔天「風平浪靜」,絲毫不見大雨跡象。去年天兔颱風過境,也是同樣情況,如今舊戲重演,莫非氣象局預測又不準了?
莫拉克颱風襲台,帶來驚人雨量,遠超過氣象局的預測,造成南台灣重大災情,當時馬總統頗有微詞,認為氣象預報不準確,使得民眾疏於防備,氣象局深感委屈,唯恐重蹈覆轍,往後採「料敵從寬」,卻被連擺兩道。
問題是,只要下豪大雨,攸關民眾的身家性命,沒人敢掉以輕心,只能強調嚴重性,希望大家事先防範,即使誇大其詞被罵,氣象局也只好認了。
基於「信賴原則」,農民相信氣象局報告,才會採取預防措施,儘管農糧署呼籲農民不要搶收,但誰敢擔保天公作美?如今農民遭逢損失,氣象局也難逃道義責任。
為免一再發生烏龍預測,希望氣象局盡快增強預測氣象儀器,提供精確資訊,若不確定就不要輕易登錄氣象局網站,才不會造成民眾困擾。
李建新(嘉義縣/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