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地區農民抱怨天氣預報失準,害他們急著搶收稻子,導致青粒多、價格差,烘稻增加成本;全國米穀公會甚至斥責為「人禍」,呼籲政府要氣象局別亂報,以免稻賤傷農 民。
雲林農民不滿說,氣象專家預報將有「行星尺度」大雷雨胞,引發農民恐慌,擔心稻作倒伏泡水,只好忍痛提早收割。沒想到一滴雨也沒有,天天艷陽高照。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說,氣象局預報「很持平」,可能部分媒體引述專家說法,用「行星尺度」形容,還說降雨會像「炸彈開花」,才讓稻農恐慌提早採收。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吳德榮表示,他的本意是指假設在西南季風和滯留鋒面雙重條件下,才會發生上述情況的雨勢,這是正確的說法,但經媒體傳播後可能被過度聳動報導。
農民與氣象專家雙方「對質」,好像都是媒體惹的禍!
新聞報導本來就要平實,早年傳播學老師都要求學生「有一分事,說一分話」還要重復查證。還有專家擔心記者會錯意,要求稿子讓他們過目才發表,慎重可見一斑。
近年來媒體競爭,分秒必爭,且為爭取銷路,力求聳動,加油添醋,語不驚人誓不休,常常禍及無辜,也使記者權威及媒體可信度受質疑。
為了不讓媒體墮落,失去社會信賴,記者報導新聞應慎重,大膽假設也要小心求證,不要濫用形容詞。
媒體更應自我覺醒,自我約束,不宜「設定目標」,更不應違背事實,強行報導,遊走法律邊緣,否則受害的不只是社會,不只 是閱聽人,自我也難逃。
煮字(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