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而處 走訪動物園 文/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譯/陳信宏 |2014.06.15 語音朗讀 140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兩隻長頸鹿優雅地享用園方用南瓜碗盛裝的食物。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到動物園與紅毛猩猩對望,相映成趣。 圖/胡宗鳳 動物園的黑猩猩天冷抱胸的模樣,與人類對寒冷的反應如出一轍。圖/楊萬雲 文/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譯/陳信宏 要是到動物園去,卻沒有帶著小孩,總不免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你該帶著一群小孩,手上拿著有些融化的冰淇淋和氣球。目前在倫敦比較氣質高雅的問題是:你是否看過了國家畫廊的安格爾展?而不是:你是否看過了攝政公園動物園的侏儒河馬? 不過,我五歲大的姪子在最後一刻退出(他突然想起那一天是他好友的生日),而我卻仍然頑固地決定按照原本的計畫度過那天下午。當時我已買了冰淇淋,但倒是沒買氣球。我的第一個念頭是覺得動物看起來還真是奇怪。除了平常生活中偶爾見到的貓、狗和馬兒,我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見過真正的動物,也就是猶如《森林王子》當中那種樣貌奇特的生物。 以駱駝為例:U字形的脖子、兩個毛茸茸的駝峰、彷彿塗上了厚厚一層睫毛膏的眼睫毛,還有一口黃色的暴牙。展場前有一塊說明面板列出了駱駝的若干特點:駱駝能夠在沙漠裡行走十天而不必喝水;駝峰裡儲藏的不是水,而是脂肪;牠們的睫毛是為了阻擋沙子;牠們的肝與腎能夠吸取食物裡所有的水分,因此牠們的糞便乾燥又密實。 說明文字最後下了個結論,指稱駱駝是地球上適應發展成果最佳的動物之一。這時我心裡突然冒出一股幼稚的嫉妒,氣憤人類為什麼只有功能如此貧弱的肝與腎,又為什麼沒有毛茸茸的背峰能夠提供能量,讓我們不必在下午多吃一頓點心。 造物主的美意 達爾文說,生物的古怪樣貌是適應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結果。在攝政公園動物園裡,絕對不會有人對這句話感到懷疑。斯里蘭卡懶熊的嘴唇又長又靈活,而且缺了兩顆上門牙,因此能夠將螞蟻與白蟻從牠們的窩裡吸出來。這種臉部特徵對於在熟食店買午餐的人類而言根本沒有必要。 我一面舔著最後幾口的冰淇淋,一面盯著幾頭柏油顏色的侏儒河馬在泥巴裡打滾,而不禁產生了一些哀傷的思緒。我的腦子裡冒出了「恐龍」一詞,但不是因為那些侏儒河馬長得像恐龍,而是因為牠們適應環境的速度和恐龍一樣慢得致命。現在世界上只剩下少數幾頭侏儒河馬,而牠們在非洲的自然棲地,未來也將由更靈活而且性欲更強的動物——也許長得像瞪羚一樣——所盤據。 走訪一趟動物園,能夠讓人驗證「一種米養百種人」這句俗語。每一種生物似乎都特別適應於某些事物,卻完全不適合其他東西。鱟絕對不可能上得了《風尚》雜誌(這種生物看起來像是一頂小鋼盔加上O形腿),也讀不懂《羅馬帝國衰亡史》,卻非常善於在深水中生存以及逃避鯊魚的獵食。這種生物默默存活著,偶爾滑過海床捕捉軟體動物來吃。 動物園令人心神不寧,因為動物園一方面讓動物顯得更像人,卻也同時讓人顯得更像動物。「猿類是人類的最近親」,紅毛猩猩展場的說明文字寫道:「你看到了多少相似之處呢?」當然是多得令人不安。 只要把牠身上的毛剃掉,為牠套上T恤和運動褲,那麼在鐵籠角落搔抓著鼻子的那隻紅毛猩猩就是我的表親,只不過現實中的表親喬在貝爾賽茲公園擁有一間公寓豪宅,而且今年夏天帶他的兩個孩子到多塞特度了兩個星期的假。 一八四二年五月,維多利亞女王走訪了攝政公園動物園,而在她的日記裡提到園方剛從加爾各答取得的一隻紅毛猩猩:「牠很可愛,還會自己泡茶喝茶,但牠看起來實在太像人了,看了實在讓人覺得痛苦又不自在。」 讀到這句話,我不禁想像自己被抓起來,關在一個像假日飯店房間的籠子裡,三餐由一個小開口送入,整天除了看電視之外無事可做,而窗外則有一群長頸鹿看著我,一面竊笑一面攝影、舔著巨大的冰淇淋,相互說著我的脖子有多麼短。 說來也許無可避免,我走出動物園之後,看什麼東西都帶著動物學家莫里斯(Desmond Morris)的眼光。打電話約莎拉共進晚餐不再是一項單純的行為,而是成了人類求偶儀式的一部分,本質上和駱馬在秋季夜晚開始以古怪的方式互相吹口哨並沒有什麼不同。 話說回來,能夠將自己的滑稽行為視為以複雜形式表現出來的簡單動物本能——對於食物、棲息處所與後代生存的追求——卻也有種令人寬心的效果。我也許會去辦一張攝政公園動物園的年票。 (摘自《無聊的魅力》,先覺出版) 作者簡介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英國最具特色的才子作家、哲學家、製作人。一九六九年生於瑞士蘇黎世,在瑞士和英國兩地受教育。十八歲入劍橋大學歷史系。二十三歲發表處女作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大放異彩,暢銷兩百萬冊;二十五歲入圍法國費米娜獎;二十七歲完成驚世之作《擁抱似水年華》;三十一歲出版《哲學的慰藉》,以古老的歐洲智慧為現代人療傷;三十三歲帶著滿腹詩書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開講《旅行的藝術》。通曉法文、德文、拉丁文及英文。現居倫敦。 前一篇文章 中年心智 偶爾健忘,卻變得更聰明 下一篇文章 珍惜所有 向塔須人學習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