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蛀牙 衛福部擬食鹽加氟

 |2014.06.11
92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灣5歲兒童約79%有乳牙齲齒,12歲兒童平均蛀牙顆數為2.5顆,高於全球189國家平均值的1.67顆,衛福部考慮民情,評估在食鹽加氟的可行性,但是氟化物並非食品添加物,業者想進口氟鹽,必須先通過毒理及安全等評估。衛福部長邱文達指示研究食鹽加氟的可行性,若有業者送件審查,將盡速審查。 

國內有含氟的牙膏、漱口水,以及幼兒牙齒塗氟漆的公衛措施,研究顯示飲用水加氟的防蛀牙效果更顯著,食鹽加氟則有選擇彈性。然而,飲水和食鹽中的氟化鈉、氟化鈣等氟化物,在台灣並非合法食品添加物。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科長高怡婷指出,業者必須依據使用的氟化物種類,完成毒理、預期效果的最小添加量、以國人膳食所做的風險評估,才能製造販賣輸入氟鹽,整個流程走完需要1年。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秘書長蔡宜峰認為,重點是小朋友要早點接觸氟化物,臨床常看到3歲的小孩,10個有5個尚未使用氟化物,良好潔牙習慣也沒有建立,以致於乳牙蛀牙,6歲長出的第一顆恆牙也大多保不住。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出,國外曾有研究顯示,飲水加氟的氟化物的全身性吸收濃度相對高,長期慢性暴露會影響智力,因此有局部外用氟化物的替代方案,如果改採食鹽加氟,必須要做好風險評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