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稻不產米 草繩輸日變黃金

 |2014.06.11
3049觀看次
字級
從草繩到文創成品,富豐社區成功外銷日本;目前社區有種子人才積極學習打草繩技術及設計。圖/李蕙君
台東市阿美族富豐社區發展稻草產業,從草繩到文創成品,成功外銷日本。圖/李蕙君
富豐社區開發的稻草文創飾品,小巧可愛。圖/李蕙君

【本報台東訊】到日本旅行購買神社懸掛祭祀、祈福的草繩飾品,可能是「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產品,還來自台東縣後山原住民部落!台東市阿美族富豐社區去年開始透過自組的合作社,收集廢棄稻草編製草繩銷售,今年成功銷日,不僅免除收割期燃燒稻草引發空氣汙染,還創造原鄉部落產業的另類奇蹟。

富豐部落族人組成的「台東縣東海岸原住民社區合作社」理事長宋博芳表示,日本以稻草編成的草繩需求量大,會從東南亞、台灣等地進口草繩,但仍以防疫最優的台灣貨為首選,每年平均出口五十貨櫃、六百五十公噸稻草繩到日本,每公斤一百六十元,經濟效益不小。「其實草繩是部落傳統產業之一,以前祖先會利用廢棄稻草編草繩,但使用量不大,從未被認為能擴大發展,沒想到如今成為改變部落的經濟力量之一。」

草繩用途廣泛、無汙染,包括農產品、水產品、工業產品、園藝界、林木業、合板業與蔗糖業,能大量取代塑膠繩,今年三月接獲日本訂單,開啟出口行銷,至今已出口一貨櫃、十三公噸草繩,供日本各行業使用,尤其可轉製日本神社各種祈福、祭祀飾品。連台灣觀光客都喜歡購買。

垃圾變黃金的稻草產業,令部落族人有錢賺,更樂見這項產業使得收割期空氣不再刺鼻,中高齡族人也能到合作社工作整理稻草,更驚喜地是:「年輕人回來了!」

利用廢棄稻草發展草繩產業銷國內外有成,但富豐社區阿美族人並不滿於此!開始著手研究日本神社文化、開發稻草編織文創產品,成功銷售日本,也造就台灣另一種「種稻不產米」的稻田產業。

富豐社區族人宋博芳說,自從草繩成功銷日後,才發現日本神社大幅使用稻草編織成祈福產品的經濟產業可以發揮,草繩是半成品,「那我們為什麼不做成品賣過去呢?如此賣價更高,台灣肯定也有市場可銷!」

未結穗稻草 柔軟帶香氣

稻草飾品在台灣發展不多見,於是上網搜集資料、下載相關圖片,才發現,原來日本觀光客購買的高價精緻稻草飾品,多數是「未結穗」稻草手編而成。宋博芳說,一般製成草繩的稻草是已結穗收割後的廢棄物,雖可製作飾品,但較為粗糙,未結穗稻草烘乾後手較為柔軟、帶香氣,適合手編,可以製作精巧飾品高價出售,完全符合族人發展文創產業的企圖心。

合作社今年初派出四名族人去學手編稻草技術,企畫人員設計文創圖樣,並嘗試與有意願的農民契作,專門生產未結穗稻草。「農民很喜歡這樣的契作,比種稻有賺頭。」意外開啟了農作的另一種產業發展。

部落婦女向種子人才學撮製稻草技術,未來就要投入文創產業。目前富豐社區生產的這類文創產品,除了小型飾品專門內銷,大型神社祈福飾品銷日。宋博芳笑說:「到日本旅遊有機會遇見富豐阿美族人的巧手創作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