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學者李家同指國中教育會考打擊偏鄉弱勢學生自信;台東縣大武國中校長李紹平說:「能理解李教授說法,全校學生會考成果都是『待加強』,直接感受會很沉重,對老師、學生都是打擊!」
但李紹平反思認為,偏鄉學生的英文與數學科落後,是長久已來的問題,不是會考制度的錯。
他以英語為例,偏鄉弱勢生的英語學習從國小、國中都是靠學校老師指導、巡迴教師加強,相對都會區學生補習、花許多時間與金錢增進能力,表現自然有落差。基測或會考都在考驗學生程度;李家同所說的全校學生都拿C的情況,他也很難想像。
「心態要調整。」李紹平表示,會考政策既已落定,師生都要持正面角度看待,他與老師做過分析,答對差不多題數就能夠從『待加強』的C進步到『基礎』的B,那更能以此鼓勵學生努力跨越這個界線,讓學生不放棄學習。
知本國中學生陳令宇說,會考對部分用功學生確實不公平,若換算成以前的基測成績,也許拿3B2C的學生會比拿4B1C學生高分,但會考以錯題範圍來框架學生能獲得的成績等級,班上就有多名平常成績不錯學生,對自己會考成績極失望;會考制度等於是打擊學生的平常努力。
對於英文科題目偏難,賓茂國中校長洪文政認為,偏鄉長期以來,教育資源缺乏,與城市精英學生差距很大,但會考畢竟是第一次舉辦,學生考不好,以學校與老師立場,還是會盡量鼓勵學生;但若要改善現況,主要還是以營造優良的教學環境、提供穩定良好的教學品質為主,其中,又以老師的責任最重,因此,未來希望經過篩選,能找到好的英文老師,提升教學品質,學生程度自然提高。
陳姓家長則認為,雖然英文科難度高,但問題的重點不應在難易度,而是學生本身就應加倍努力,爭取好成績。